中国构建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 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落户兰州
兰州新区规划图 来源:中国·甘肃
兰州新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来源:中国·甘肃
一座产业强城、一座生态绿城、一座多湖水城、一座现代新城,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这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在竞争激烈的区域经济中,这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预料,目前在低调大手笔运作的天府新区也可望被批准为“国家级新区”。
综合传媒报道,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建设兰州新区,对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至此,兰州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8月28日,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年均气温6.9度,年降水量220毫米,年均蒸发量达到2000多毫米。无霜期约在150天左右。核心区平均海拔约2000米。
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按照“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总体要求,兰州新区将用三步走战略,到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根据兰州新区的战略构想和兰州实际,秦王川成为“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跨越发展再造兰州”的确定之地,成为兰州开发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现代企业集聚的新区。形如一把“琵琶”的兰州秦王川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06平方公里,核心区460平方公里。新区的基本范围:东边由皋兰县西岔川东缘向北延伸至永登县秦川镇;西边由尹中高速公路向北沿秦王川盆地西边缘延伸至引大东二干渠;南边到树屏镇尹家庄至皋兰县水阜乡涝池公路北缘;北边则是引大东二干渠一线。东边最宽出达到23公里,南北长约49公里。
根据初步规划,新区被分成了一般农业区、空港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循环产业园区、生态休闲区等十个园区,其中仅生态休闲区就占地50平方公里,将依托现有的一块湿地,建成主题文化公园,此外还有248平方公里将被储藏起来,表面是生态修复,其实质是未来发展的预留地。
兰州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吉利汽车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甘肃省、兰州市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举全省、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发展,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目前已经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规划建设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经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此前已有多个地方在谋划申请“国家级新区”。甘肃省的兰州新区和陕西的西咸新区是较早向国家层面递交申请材料的两个。经过一番努力,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分析人士说,兰州新区胜出并不意外。当前,各地新区类型较多,出台的时代背景也不一样。如上海浦东新区是继深圳特区、珠海特区之后,我国打造的第二个增长极的突破口,它的建设有效提升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央立足于打造中国第三极,在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塑造的新的增长极;建设重庆两江新区则是基于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乡统筹发展面临政策试验的需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是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决策。而设立兰州新区,目标定位十分明显,就是在内陆欠发达地区形成一个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
兰州新区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对带动西部开发开放、拉动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按照兰州新区总体规划要求,远期目标GDP将达到2700亿元左右。有专家分析:把兰州规划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从国家的层面,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包括西部地区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大多是“两高一低”型经济结构,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方案的编制,应该以缩小地区差距、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要目标,向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尤其是要向经济落后的西北。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目前共有5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兰州新区。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舟山群岛新区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每一个地区都想加快发展,“国家级新区”这块金字招牌,各地争抢国家级新区,主要目的是想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和提升区域经济板块关注度,以便于吸引更多的市场要素资源参与经济建设。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今年2月在兰州新区调研时说,兰州新区是甘肃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兰州市拓展空间的新载体,甘肃和兰州跨越发展的增长极。兰州新区提升为国家战略,毫无疑问将为兰州新区建设如虎添翼。
中国西部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这些中心城市各有优势,应该是竞合关系,过去为争夺西部金融中心各自出招,今年来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金融中心建设口水战淡化,但“国家级新区”竞争激烈,去年“西咸新区”迫不及待宣布和炒作成“国家级新区”,其情可以理解,其规划的蓝图也非常美好,但国家战略不会被区域利益牵着鼻子走。
中国西部是中国发展的战略纵深区域,丰富的资源和区域地理位置决定其地位日益重要。赞同专家分析,占国土面积近60%的西北地区,需要布局国家级新区。从区域位置看,西北地区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布局国家经济新区的条件都相对最好,但在广大西北地区,西安太偏东,乌鲁木齐太偏西,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递减效应明显,辐射和带动的作用因此会削弱很多,而兰州的区位优势却较为明显。把兰州新区在我国整体经济布局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出来,整合区域资源,就能够带动西北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对调整国家整体区域经济,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政治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立国家级新区主要是从战略上规划,在政策、资源上抓主要矛盾,做一些资源上倾斜,以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但并不是厚此薄彼,务实兴邦,真正的发展要靠当地的干部和群众,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战略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祖国的国土上,手心手背都是肉。
设立兰州新区,不少媒体报道是“竞争胜出”的结果,“天意”如此,西咸新区等为此感到舆论上压力,有网友微博说“西安人千年盛唐的荣光被你们丢尽了”。依笔者愚见,陕西西安所做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兰州新区的设立给世界有一种耳目一新的之感,表明决策层高度重视大西北,作为国人自豪的古都西安,应该有更高的经济格局与文化境界,“南出相,北出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种高度自尊的心态在当今这个时代值得反思。
我也很赞同设立兰州新区是构建我国“新西三角”经济圈的需要。“新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成都、西安和兰州,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兰银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新西三角”经济圈可以形成与东部地区相当的经济总量,形成我国东中西相平衡的战略格局,让西部特别是西北欠发达地区与全国人民一道跨入全面小康地区具有重大意义。预料天府新区未来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西部将重塑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蔡律 2012年8月29日
附: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大事记
来源:兰州新闻网
2010年
◆8月3日,中共兰州市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在集中各方面意见和智慧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再造兰州”战略。举全市之力,开发秦王川,建设新城区。
◆8月4日,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筹委会成立。
◆11月16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12月6日,省委第76次常委会决定设立中共兰州新区工作委员会、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
◆2月16日,省委宣布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
◆3月29日,兰州新区召开第一次工作会。
◆4月18日,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下发《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各工作部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了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10个工作部门。
◆4月27日,引大入秦工程兰州新区供水项目石门沟水库开工。舟曲灾后重建转移安置区项目开工仪式在兰州新区举行。
◆6月28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兰州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正式开工。
◆7月22日,兰州新区生态湖区部队援建工程正式开工,这是新区与部队双拥共建的一项重要工程。
◆9月底,《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12月底,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评审意见进行的对规划修改完善完成。
◆10月8日,兰州新区移山造地项目正式开工。主要是对新区范围内的部分荒山荒沟进行开发,并整理成可利用土地用于新区建设。
◆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兰州新区建设情况。
◆12月25日,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安置暨综合市场建设项目开工奠基。
2012年
◆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兰州新区视察舟曲灾后重建转移安置区项目。
◆2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到兰州新区视察指导,指出:“兰州新区是甘肃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点、甘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兰州市拓展空间的新载体、甘肃和兰州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兰州新区打造成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先导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与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内陆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
◆4月18日,兰州新区13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达到137.78亿元。
◆5月8日,兰州新区标志性建筑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封顶。
◆5月9日,兰州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新区天然气供气工程项目在兰州新区中川镇史喇口村奠基动工。
◆7月1日,兰州新区重点生态建设项目——2号湖滨区项目开始注水。
◆7月15日,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兰州通用机器制造有限公司、青岛啤酒(甘肃)农垦股份有限公司出城入园项目在兰州新区开工奠基。这标志着我市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工作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7月18日,兰州新区天然气通气点火,标志着新区开发建设有了充足的低碳环保的新能源保障,同时也正式拉开了“气化新区”工程建设帷幕。
◆7月24日,兰州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第一个整体完成建设任务、全面交付使用的项目——瑞岭翠苑小区,整体投入使用。
◆7月27日,兰州新区启动人才智库建设工程,64名专家走马上任,受聘于兰州新区,为新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8月2日,兰州新区公交1路线开始试运行。
◆8月19日,西北最大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在兰州新区开工建设。
◆8月20日,兰州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兰州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1-2020)》
兰州新区获国务院批复 正式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公示
兰州新区跻身“国家级”专家详解新区胜出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