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荣幸的站在这里,希望代表一些做动漫的朋友,介绍一些做动漫的情况,我们漫域网是整合营销的运营商。这些比较完善的公司遇到的问题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先讲一下中国动漫业的现状。我讲日本动漫的情况,最后互联网的一些情况。我们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情况,我们好多年以前,我们动漫从业者最爱讲产业链,爱讲下游跟玩具商的接轨。这些年不讲这些了,为什么呢?一些读者看到,我们的漫画作品期望行业公司做产业链是非常困难的,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做产业链非常困难,做授权也好,一旦做这个就知道多难了。现在行业里不太讲产业链,你去跟投资人讲的时候,迫不得已要去说这个。我不停的跟客户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跟投资人讲你的运营模式和运营理念,怎么用数字说明它。我们的人都是艺术家,对于公众的吸引力不够,商业化不够没有办法说服投资人。我们把它推广了以后就有下游的人买单,这种想法是非常弱智的。我们做动漫的人非常需要数据,我们建议咱们创业团队里大家都是感性的,一定要互补。中国做动漫一定要用脑子,要不然人家以为你天方夜谭呢。
我们动漫行业没有一个固定的渠道,我们做动漫的最后一折腾发现走的是电视渠道,我做电影是走的院线渠道,动漫没有渠道。别人搭建好的渠道,这就是现在行业里面为什么不再谈渠道,就是这个原因。
一方面我们行业发展很多,我们创作方面对观众的诉求非常缺乏了解。包括互联网大家喜欢什么,关注什么,你也不会去了解。
营销方面没有策略,卖片子谈授权是非常单一的。我们看日本,东京的动画节,日本的所有动画是他的生活。KITTY猫每个地方卖的都不一样,这个就是当地的旅游机构叫做场地限定,这个产品只能在这个地方买,别的地方买不到。日本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的,它的行业文化的影响,已经和社会所有东西息息相关。在日本东京、新宿也好,发现所有的要素完整的融入了社会要素。我们中国没有,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年龄段的限制,一方面大家对市场手段了解还没有这样高的素质和高度。
如果你是做电视文化的发行渠道,在很长时间内,我们走的是电视台的联播体制,央视少儿也是一家独大,一直到市级的动画频道。问题在哪?问题在于这些媒体随着这两年国家的政策,我们的动画片产量蹭蹭往上涨。2009年已经超过日本动画片的产量了,当时日本手冢那个老先生经常参加论坛,非常不甘。觉得这个好多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这些动画片怎么来的?这些动画片都是我们贴补的政策换过来的,换来了大量的动画片内容在院线堆积。这个造成了什么影响?造成了成本增加。以前片子少你买,现在片子多了求着你放。有些电视台琢磨,本来卖不出去,我收你成本,就是给我钱在我电视台放,内容完全的倒过来了。所以这个渠道把很多动画片公司吓住了。
去年奥非收购了广东佳佳频道,对于很多萌芽中的文化公司大家怎么办?第二个电影动画。我们有很多客户找到我们,让我们帮助他们炒火了。前年有多少的动画电影等着上,最后发现一厢情愿院线给你放,你走哪个院线?万达也好,人家都是等着收你成本的。你又不是喜羊羊,就是这些卡通频道去播放喜羊羊的电影动画片的广告,就进入了院线了。但是你有喜羊羊的知名度吗?你有收视指标作为考量吗?你没有,你凭什么保证你能成功?你的片子到了院线,拷贝成本都没有收回来,更别提收购的成本了。院线也需要赚钱的,第一次上满座就马上加一演。如果你没有人看,就撤了,关系再好也没有用,院线需要盈利的。
所以大家要考虑清楚,片子宣传都要想好一些,包括互联网舆论平台的传播阵地。我们动画媒体现在很尴尬,我们拿到的新闻内容和传播内容全部像《人民日报》播的东西,这种动画媒体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去年某些公司也接受了这个,我们今年接受的客户,我们也逐渐扭转符合受众的宣传态势。大家也知道去搜索,这样我们文化阵地才能建立起来。
第三点互联网这个渠道。我们客户反映的一线的问题,奇艺投入不少动画的方面,我们很多客户的片子都给奇艺了。但是问题是这样,如果是电视剧发行的话,放到视频网站上,或者几个独家放到奇艺网没有问题。到动漫不行了,动画片卖给奇艺网,其他小的视频网站把内容盗版全放上了,你们敢给发的视频撤掉吗?你不敢,你需要你的内容在互联网极大的传播,这样下一个企业才敢给你买单。你如果撤掉的话,最后怎么发展你的内容?这是非常矛盾的问题。
我们放映的东西依托频道,地域也好,都是实力的问题。漫画的出口问题,包括现在做的在线的漫画平台,包括盛大。做漫画作为内容平台回到盗版的原罪上了。这个东西又带来了定制用户的下降,漫画都是大家心血的结晶,创作的成本非常高,在互联网这么传播怎么面对?这是我讲的中国的渠道非常大的问题。
我们曾经做过推广,一般的互联网推广都会用到。《2012》当时做的推广,美国曾经有一个网站专门做的避谣的网站。
我们必须关注搜索引擎是多少?这些数据最后汇总总结出来行业的报告,来给大家提供一个指导的作用。刚才提到的案例都是跟大家分享的,《绿豆蛙》很有意思。原来蓝猫的红猫,绿豆蛙初期非常好的,无论是网络传播,一直跟麦当劳的合作都是比较不错的。绿豆蛙后来的问题是没有发掘有影响的玩具商。一个高价做正版,低价做盗版,另外卖给外国的公司。所以下游的控制力实在太弱了。绿豆蛙去年已经被日资公司收购了。所以后面的运营我现在暂时不知道。
《武林外传》非常成功的案例了。最早是电视剧,然后是电影,然后是动画,最后是舞台剧。这个可以借鉴跨媒体,同一个内容。这个在西方有一个词就是一个内容多个媒体去整合,但是切入点和世界观是不一样的,这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今年KITTY猫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是华谊做的,我们发起一个团购卖了几百纸票,在工体。工体是夜店、DJ的圈,完全不像做日本的KITTY猫小的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没有做好定位,我们只能亡羊补牢做点团购。
我们做内容的问题,我看过一本书《马克思与KITTY猫》,大家知道书上有倒牛奶,因为生产过剩。因为KITTY猫的形象产生了垃圾消费,这种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的过剩。这种内容的把控必须符合市场状况或者内心心理的状况,对于孩子的内心的分享,你的研究不到位是非常糟糕的。杰米熊也是一个形象,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模式,服装厂包括一些实力品牌都是这样做的。
我们谈到的都是术不是道。道是思考能够触动我们灵魂的东西。文化产业竞争非常激烈。现在不是和国内的竞争,是和体育,和音乐去竞争。我们竞争态势非常激烈大家,一定有这种想法去分析,你才能做得好,所以这是道。大家只有把“道”做正了,辅之以“术”,我们才能够成功,谢谢。
整合营销 动漫产业渠道为王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