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4亿多人。实行计划生育前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是5.8,总和生育率是专业名词,可以理解为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孩子数量。
也就是说30年前,每个妇女平均生5.8个孩子,到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全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的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总和生育率为1.33,从平均一个妇女生5.8个小孩,到只生1.22个和1.33个小孩,说明我国妇女生孩子来了一个急刹车,生育率下降得快而且猛,我国从一个最会生孩子的国家变成了最不会生孩子的国家。生育率在世界26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208位,基本上算是最靠后的了。
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是2.85,我们只有1.33。平常我们总是说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人不喜欢生孩子,其实这种观点早就过时了,他们的总和生育率比我们要高得多,他们的总和生育率还有1.6至2.1,而我们只有1.33。
现在我们有个错误的观念,总是觉得小孩生的越少越好,一个就行,最好不生,真的是这样?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过了度就会出问题。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在为生育率低而头疼,不仅欧美发达国家头痛,日本、韩国还有我国的台湾地区也都头痛,担心人口越来越少,都在鼓励早结婚早生育。
一个妇女到底生几个小孩最好,根据测算,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在2.1的水平最合适,这样的生育率人口可以保持正常的替代。每个妇女平均生2.1个小孩,人口可以达到动态平衡,高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增加,低于这个水平人口会减少。
我们现在只有1.33,说明人口在减少,而人们的寿命又在增加,那么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越来越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就特别快,我们比发达国家还要快,他们基本上是在GDP达到人均4000美元甚至1万美元的时候才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人均只有1000美元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还没有富起来人就老了,我们解决老龄化问题比其他国家要困难得多。
人口老龄化的最大问题是整个社会养不起那么多老人,不要以为现在我们交了养老保险,以后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大着呢?下一代人口太少,交的保险会不够用,保险公司就得破产,这相当于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当后继乏人无人击鼓的时候,你即使手里拿着养老金保险单,也将会面临拿不到养老金的窘境。
如果按照目前的生育率继续下去,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干活的太少,养老的太多。现在我国是9个劳动力养活一个65岁以上老人,30年后将是2个劳动力养活一个老人。所以生育率并不是越低越好,发达国家为了鼓励生育都绞尽了脑汁,我们也要提前研讨这个问题,不要到时候想生孩子也来不及了。
与欧洲相比,美国的总和生育率还是比较高的,2006年,美国是2.09,其他欧洲国家都在1.6、1.7,美国的养老保险遇到了困难,欧洲的问题比美国还要严重得多。
20年前,发达国家出生率也都比较高,低生育率是近二十年才出现的问题,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这是全球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现在的劳动人口还勉强能维持养老金制度,但是等到现在的劳动人口退休的时候,有可能拿不到养老金,因为下一代人不够。
计划生育政策是针对当时的高生育率而制定的,当时一个妇女生5.8个孩子,确实太多了,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很快就会人满为患。实行计划生育避免了我们走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这项政策对于减轻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现在的情况变了,有些人不想生育了,城市人你叫他生二胎,他也未必愿意生,所以要对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制定出更合理的政策,比方说放开二胎,愿意生就生,不生也行,这样就比以前只准生一胎的弹性大。如果老是觉得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变、不能改,那就成了教条。
什么事情都是双刃剑,当代人生育少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了计划生育的红利。当这一代人老了之后,发现没有人来养活自己了,到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独生子女政策在当时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政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但是绝对不是一个理想的政策。
一个人想生孩子而不让他生,他肯定不会幸福,许多人想有儿有女,并不是一个落后的理想,而是一个合理的愿望,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现在的人生孩子被管得死死的,逼得有些人想要多生孩子,只能多娶老婆,或者是离婚再结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多生孩子成了少数人的特权,他反正有钱,罚款他交得起。还有的人出境生,他有那个条件和实力。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众人物拖儿带女,招摇过市,这难道公平吗?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情,既不需要生孩子,又有丰厚的养老金可以拿。在年轻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将来谁来发养老金呢?少壮不努力生孩子,老来就只好徒伤悲了。这种人生的遗憾是不可逆转的,不像买东西,忘记买了还可以买回来,回头再想生孩子,那是不可能的事,等年龄大了,想生也生不了。
现在的人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晚婚晚育就是好。晚婚晚育为什么就是好呢?一个女人17、18岁就成熟了,20岁左右生孩子是最佳年龄段,那时候的生理机能最旺盛、最成熟,这时候生的小孩是最优的。
那些伟大的人物,只要你有耐心查查他们出生的时候母亲有多大,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年龄段生的,孔子的母亲生他的时候只有18岁,爱因斯坦的母亲生他的时候只有21岁。
现在的许多女人要到28、29岁才结婚,有的要到30多岁才结婚,再过几年就到更年期了。女人年龄大了,生理机能都在退化,要么是生不了孩子,要么是生出来的小孩不是最优的,胎儿的畸型率会升高,今后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现在网上凡是有讨论人口政策的,网民几乎都一边倒的支持放开二胎,道理很简单,一个小孩是独苗,有“子”有“女”,儿女双全才是“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即使放开了,有的人也不一定想生,上海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平均一个妇女只生0.7个小孩,人口是负增长,上海现在是移民城市,它本身的人口在减少,需要靠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补充。
人口减少了,上海为什么不着急?因为外来人口有的是,不断有人涌入上海。上海的人口问题好解决,可是全国的问题就不好解决,中国这么大,如果人口持续负增长,将来上哪里去补充人口?
有人说,生孩子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那也未必。日本只有弹丸之地,几乎没有任何资源,人口密度是我们的2.5倍,养活了1.3亿人,日本早就成了发达国家。
当然也不鼓励多生孩子,一个人生4、5个肯定也不好,但是放开二胎是值得探讨的,一个人能生不愿意生是他自己的事情,一个人想生不让他生是一种外界的压力,这两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进一步完善,例如,在一些试点省,一方为独生子女的也可以生二胎,离婚再婚的也可以生二胎,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
过去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是不容讨论的,现在大家也可以讨论了,这是一大进步。当初人口学家马寅初因为提出要搞计划生育被打成了右派,后来实事证明,这是错误的。现在如果不允许讨论计划生育政策,那也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真理只会越辩越明。
计划生育应有弹性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