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证券行业的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国股市从融资型向投资型的转变意味着终结敛财时代,开启保护资本的时代。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存量已经超过美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市场已经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市场,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满足中小企融资的需求,更没有解决民间投资难的问题。究其根本而言,中国有钱,但是缺少资本。金钱与资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物质符号,而后者是一种契约。
中国金融改革及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枢纽在于让金钱进入资本的轨道,当金钱华丽转身为资本之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就有了原动力。资本如水,只会向利润的洼地流动;资本脆嫩,权力的干预则让资本发生畸变。僵化死板的金融市场将大量金钱阻挡在盈利的大门之外,于是楼市投机和影子银行异军突起。在金钱涌流的对面是中小企业资本饥渴,打通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瓶颈应该是本轮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务所在。
温州金融改革开启了中国民间金融市场改革的破冰之旅。温州是中国经济的缩影,过去几十年中,温州依靠出口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任何经济发展模式都有自己的限度,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的低端制造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无可否认,出口制造业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产业升级所需的资本,但是,三十年之中,中国经济似乎陷入了一种路径依赖,染上了出口和投资的“毒瘾”。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先是美国市场,后是欧洲市场萎缩,中国出口遭遇“寒冬”。外需市场的萎靡倒逼中国产业升级与转型,这是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大势。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国家还是个人,积累的财产都越来越丰厚,如何让这些财产变成可以盈利的资本,温州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反思与实践的窗口。
中国民营经济占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解决了近八成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撑,但中小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却面临融资难,同时,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创造的财产难以自由进入资本市场。温州金融改革的核心命题就在于让民间资本阳光化,也就是让民间的金钱通过合法的渠道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资本。
一个灵活有效的资本市场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会完成资本的有效配置,为具有前景的企业提供融资。硅谷的成功,除了创业者们的天赋与勤奋之外,还有一个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资本市场予以匹配。相比之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不足,以银行为主体的资本配置中枢显得大而僵化,就像人体不仅需要大动脉,也需要毛细血管,唯有如此才能为每个细胞提供必备的养料和氧气。
温州金融改革是在弥补中国金融体系中毛细血管不足的缺陷,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设立新型村镇银行,最终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当然,温州金融改革只是一个起点,要实现毛细血管与大动脉的对接,还需要一个去管制、去垄断的过程。
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划定一条边界,通过完整灵活自由的金融市场,使金钱成为高效运转的资本。
打通金钱变资本的“大动脉”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