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讲究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打天下的时候讲究强硬武功,攻城掠地,治天下的时候却是需要怀柔文治,休养生息。人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真正的民心所向不是单纯靠武力就可以搞定的。
由于中国的大一统格局,一切都是“非黑即白”的朝野模式,所以在中国这样的国度,历史上改朝换代更多的是通过革命、政变、军事与战争的方式,不管是阴谋还是硬实力,总之都是靠枪杆子打下来的,是靠流血牺牲换来的。
中国历史上的模式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之前的封建制与奴隶制的帝国时代。
在中国式的思维中,那些多党制的国家,就如诸侯或者派系林立一样地混乱,那种结党营私的行为都不仅是该杀头的,甚至是需要被灭族的。
执政党的更替,更是如改朝换代一样,是破坏和平的大事件。中国更容易接受的是那种由一种力量一直统治,直到彻底腐朽之后,由另一种力量将其彻底推翻的模式——历来如此!
通常一个政府的铁三角是呈现循环状态的。
政治服务于经济,因为政治目标是让老百姓活得更好,安居乐业;经济服务于军事,因为打仗是需要经费与粮饷的,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军事服务于政治,不管是王朝的更迭,还是殖民统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植入,都是为了得到信仰皈依与心里依附。
在经济领域之中,是呈现正向的潮流发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逐渐朝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朝贸易方面发展,以促进相应的价值实现;而贸易更多的依托于物流、成本控制与品牌管理、渠道与终端,所有的产业都是以资本运营和金融投资为高端追求的境界的。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以资本为实力衡量的标准,而且更能深度挖掘人的内心本能。不管是趋利性的贪婪还是避害性的恐惧,都在深刻影响人的意愿与抉择。而且金钱可以售卖到世俗社会中的一切,包括民心、专家意见、公正公平、执政团队的政策导向。
军政府太硬,外交政府太软,科技与工程出身的过于迂腐,他们时刻担心会在对外关系中,让资方不悦,总是用讨好的方式来得到外界的支持——其实这不过是舍本逐末的方式。
至少假如领导者是有从军背景的,或者是出身于将帅,对外就偏向于穷兵黩武;比如萨达姆、卡扎菲、金正日、戴高乐等等,对外交往的态度通常都比较强硬。
假如领导者的出身是依托于外交与政治的,就会倾向于外交辞令,就倾向于跟国际社会打太极,打口水仗,过于注重措辞与友好的氛围维护,甚至会让人感觉其有失尊严与原则性。
从财政金融背景出来的,就会是朝资本运作方面倾斜。
看欧美的政客们,大体都是从财政、央行等职位“晋升”为总理或者总统。而从领导的位子上下来,大体也服务于金融机构。
政治领袖从财经与金融的渠道中培养出来,大概也是当今重商主义时代的主流,没有相应的财经与金融方面的智慧,还真的会在不经意之间让自己的国家利益吃大亏的。
真正的领导是需要有战略格局的,比如对谁需要硬气,需要板起面孔,敢于拍桌子。对谁需要讨好与友善,并尽量多地显示自己的尊重态度。
一个国家与一个地区的领导人的背景,将构成一个决策者的核心DNA,这将决定这个国家与地区会朝哪个方向走。从这种角度而言,似乎中国对市场经济与金融财经领域的重要性角度,还没有提升到战略的程度。
一个正常的地区与国度,需要设立门槛与围墙,保护自己内部的子民与产业,市场和资源不至于遭受外界的侵犯与掠夺,其次需要对外有一定的尊严和原则性,不是为了获得外人的好感就可以无限度地降低条件,放弃自己的应有权利,无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友好与宽容。
一个国家的总体格局,总是需要用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分别对内与对外。对外的不管是贸易、投资还是外交、国防,都是体现这个国家的阳刚之气的。对内则更需要的是柔和政策。至少需要尊重选民的好恶,关注他们的基本生计与幸福指数之类的问题,关注他们在酝酿着什么样的破坏性的行动,并将其扼杀到摇篮里。
作为民众用税务养活的官员以及国家机器,应该发挥对自己的子民的保护与服务的角色,而不是残酷无情地镇压。只晓得对内强硬,对外媚骨的政府,只可以称为买办政府,或者是国际社会的傀儡,是实质上的被殖民政府,在国内没有任何根基可言。
朝野各党轮流坐的核心就是避免了只有付出血的代价才能使得政府管理权的转移的“革命”定律,反对派得势时,自然可以通过民意把执政者赶下神坛,那些曾经由于持不同政见的人,在忍受住了“政治迫害”和国家机器的镇压之后,自然可以从在野状态变成当朝状态。
假如执政者自己不能得到民意支撑,就会失去连选连任的机会,在任的时候甚至就会被弹劾下台。这个从逻辑上把民众放在最为核心的位置,只要不能得到切实的收益,普通选民都可以对其投上反对票,并用免于生灵涂炭的方式迫使其下台。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974年的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之离职,原因竟然是总理府一名关键顾问被曝为东德间谍。更为著名的是导致尼克松下台的,仅仅是针对当时反对党的采取窃听之类下三滥手段的“水门事件”。
当初卡特就是由于不懂金融,而在民众失业率高企的时候,还在放任美联储用加息的方式来抑制通胀,这直接导致了其连任失败,而将总统权杖转交给了当时作为反对派的里根。其中有很高的民意力量所左右的。
离我们更近的,是那个跟白宫的助手莱温斯基有染的总统克林顿,当然,克林顿总统并没有因为这点事而被弹劾并在压力之下离职,但也去得灰头土脸。
在欧美日之类的政治制度中,真正实现了“皇帝轮流做,今朝到我家”,周期性地拥有从当下的执政者手中“夺取”政权的模式。
只有在那样的根据民意可以和平演变政权的模式,才能有效约束执政者贪婪的本性,限定权利所导致的贪婪之心,长存对民众的忌惮之心。考虑更多的不是权利与自身利益的交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