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业发展动因
1、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入境旅游的拉动,九十年代国内旅游的普及,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已形成以国内旅游消费增长为核心拉动力,入境旅游消费和出境旅游消费并驾齐驱的增长格局。
我国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刚刚突破10万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已逾47万亿元。GDP年均增长率达10.7%,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率仅为3.9%左右。目前我国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家庭数量已经超过法国,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成长带来了我国旅游度假的市场需求扩张。旅游已成为新一代富裕阶层和许多中产阶层的“必需品”,60%-70%的中产阶层每年都会出去旅游度假。近几年美国经历金融危机,欧洲经历主权债务危机,日本面临频繁的大地震,中东国家战乱不停,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并带动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出境旅游持续增长。
2、消费观念的变化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过去许多人,工作是为了能生存,养活家庭。现在,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社会观念正在变化,工作不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工作是为了休闲和旅游,特别是新一代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他们在经过高强度工作之后,会预算出一笔资金用于旅游和休闲娱乐,部分中产阶层甚至在调整工作期间出去旅游一段时间。
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普通市民也不再像过去一样,老谈“国家大计”、“自强不息”、“社会主义”,传统的老思路“先生产,后生活”也受到了挑战。普通市民最关心的话题已经从国家大事转移到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生活情事,比如生活质量,教育、休闲(旅游)、平等权利等成为他们最为关注的重点。为了快乐而工作,在工作之外享受快乐,旅游正是创造快乐的源泉,旅游消费将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3、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业发展
许多官方机构发布,我国从观光旅游时代发展到休闲度假时代,并非意味着我国旅游收入以休闲度假为主,更准确地表达是从观光旅游消费走向多样化旅游消费。目前,我国以旅游景区门票经济为主的观光旅游收入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所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降低到10%以下,从原来单一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经济时代,发展到了由游乐园、温泉泡浴、SPA、高尔夫、滑雪、露营、潜水、狩猎等多样化的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复合发展的旅游时代。目前高尔夫、潜水、露营、狩猎等众多旅游项目由于土地受到限制而开发受阻,特别是高尔夫项目。如果经济放开,这些新兴的旅游内容将出现井喷式发展。
新一代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在他们的旅游支出中,休闲度假的支出已经超出了观光旅游的支出,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体验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生活方式。当然,对于多数普通家庭,特别是小城镇或农村地区逐渐富裕的家庭,依然以观光旅游为主。这些新一代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家庭所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消费,大大推动了我国各种新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此外,也正是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的消费观念从“到此一游”转变到主动选择旅游服务过程的体验,倾向于选择有品牌价值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并每年多次重复性去一两个度假目的地,这也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4、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推动旅游业投资增长
我国最近几年一直强调,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中。国民经济转型的方向必须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化,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将加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消费,旅游经济必然是这轮经济转型的重点之一,通过发展旅游经济不仅能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也将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
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消费增长趋势不变下,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推波助澜,国家旅游局提出未来五年是中国旅游的黄金发展期,预计未来五年旅游投资超过5万亿元,地方经济发展也开始转向,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更加重视旅游业。旅游发展也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城市形象提升和品牌宣传需要发展旅游业,因此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一个新地位。从1978年到2010年,全国的五星饭店545家,但是在整个“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五星饭店是500家,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五年,我国的五星饭店要达到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数量。
5、城市化进程助力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
城市化进程要经历一个同质化发展到差异化发展的过程,在城市化的前期,是大规模的人口搬迁和同质化城市建设,城市面貌趋向一致,对于旅游没有吸引力。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领导人注意到,城市建设要挖掘城市本色,要突出城市文化,要使这个城市更有品位,就像杭州提出来的,要建设生活品质之城,这样的转换代表了一个前沿,代表了一个趋向,城市化的提升所达到的一种高级化的程度,必然增加城市吸引力,增加旅游人群,促进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我们同样注重农村与城市的同步发展,结合旅游经济的发展打造美好的居住环境。一方面是农村,应当用景观的概念看待农村,不能一扫而光;用综合的理念经营农业,通过旅游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用人才的观点发动农民,使农民也成为文化传承者,工艺美术师。另一方面是城市,要用抓旅游的理念抓城市,突出人本化和差异性;用抓饭店的理念抓景区,突出精品化和细致化;用抓生活的理念抓休闲,突出舒适性和体验性。
6、旅游业带动2 6个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大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强有力的拉动作用。首先,旅游服务经济涉及吃、住、行、游、娱、购多个要素,以旅游消费为驱动力,除了发展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行业之外,自然就直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发展。
根据相关分析,旅游业能够带动26个产业的发展,能够产生1:7的经济拉动效果。此外,从旅游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业要发展,离不开资源、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等要素的发展,自然就带动上述要素市场的更加繁荣。
虽然上述六个方面看到了我国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的依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环境、土地、资本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部分地区旅游接待设施和交通条件依然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相信,在地方政府与投资开发商的共同努力下,在旅游消费的强力刺激下,旅游发展的约束条件会逐步得到破解,旅游业的强势发展不可阻挡。
二、旅游业发展趋势
1、休闲旅游
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发布的2011年《休闲绿皮书》显示,中国旅游休闲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绿皮书指出,随着中国国民旅游休闲经验的增加与消费能力的提高,需求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供给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旅游休闲业态上,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业态供给更加多元化。在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温泉旅游等面向大众的旅游休闲业态不断升级的同时,邮轮、游艇、高尔夫等以服务高端市场的旅游休闲业态也在快速发展,围绕医疗游、冒险游、美容游等开展的旅游服务“高级订制”成为新的趋势。
二是在市场细分上,同一行业内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供给更加分层化。以饭店业为例,近年来两头热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是以如家、锦江之星、7天连锁酒店等为代表的经济型饭店快速发展,成为饭店业中除星级饭店之外的又一支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是服务小众市场的小型豪华精品饭店长驱直入,国际顶级奢华饭店品牌如悦榕庄、四季、安曼等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三是在旅游休闲方式上,除了传统的随团旅游之外,选择自助游的比例逐步提高,并由此带动了在线旅游的快速发展。
2、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是旅游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内容。旅游者通过观光游览可达到开阔眼界、体验文化、增长见识、陶冶性情等目的。这种基本的旅游方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占据旅游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3、避暑旅游
避暑旅游是一项历史悠久、盛行至今的夏季旅游活动,也是在我国开展历史较长的传统型的旅游活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清凉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开发避暑气候产品,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4、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比观光旅游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生命力,但它需要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目前我国节日经济的总趋势是:假期越来越长,带薪休假、奖励休假和寒暑假等休假方式的多元化,使人们意识到:一个休闲时代已经来临,它为投资商和消费者提供的前景无限广阔,“小康周末旅游”不再只是口号,积极的休闲方式就是充电,就是生活的目的。
专家们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周末“小康旅游”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观光型进入到单纯的休闲度假型。因此,城乡旅游度假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专家们称之为“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经济”。随着市民人均拥有私家车数量的激增,以自驾车为主的旅游方式正蓬勃发展,这极大地带动了以轻轻松松、健康悠闲的短线省内游,使其在黄金周期间大唱主角。如国庆期间,温泉海滩、青山绿水等生态型休闲线路备受旅游者青睐。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在近几年之内不仅可以预期,而且已经在实际经营中深刻地体验到它的持续性。一是已经产生了现实需求。二是总会有新的消费人群不断产生,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断成长,逐步具备了休闲度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第三个方面,农村休闲度假需求会逐步产生。度假旅游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5、会议旅游
会议旅游是指通过接待大型国际性会议来发展旅游业,由跨国界或跨地域的人员参加的,以组织、参加会议为主要目的,并提供参观游览服务的一种旅游活动。
会议旅游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全球性国际会议每年 8 万个左右,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2 800 亿美元。国际会议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停留时间长、客人档次高、涉及相关部门多、成本低、利润丰厚、见效快等特点。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在我国举办的各种大中型国际会议的次数将不断增加。
6、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顺应时代要求、经济受益、保护文化和提高旅游质量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