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奥运精神应淡化“金牌”情节!


自伦敦奥运会点燃圣火开赛以来,备战了四年的中国军团首战告捷,以9金、5银、3铜的骄人成绩暂居奖牌排行榜第一位。而就在这两三天中国人对每一块金牌的狂热关注和一片叫好声中,我们突然发现,那些没有收获金牌甚至没能站在领奖台上但是同样付出了努力同样为了梦想坚持了四年的运动员所遭遇的冷落:

728,在伦敦奥运会女子10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喻丹获得铜牌。易思玲获得金牌后引发媒体追捧的狂潮,家人、亲戚、启蒙教练皆成公众人物。颁奖仪式一结束,易思玲立刻被记者们包围了起来,而站在一旁、取得铜牌的喻丹却似乎被忘掉,央视播出的视频画面,喻丹的特写镜头更是少的可怜……

729,伦敦奥运会举重53公斤级比赛,17岁的小将周俊,三次试举全部失败,直接退出金牌竞争。有媒体以《女举霸主最耻辱一败》来报道事件:"中国女举,一支奥运会上令对手闻风丧胆的王者之师,却在729这一天,遭遇了中国女举奥运史上耻辱性的一败!……"

730凌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重比赛男子56KG级爆出超级大冷门,参加B组比赛的朝鲜选手欧云哲夺得冠军,其中挺举打破了奥运会纪录。中国选手吴景彪发挥不佳,挺举三次仅一次成功,最终屈居亚军。"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只获得一枚银牌的吴景彪情绪激动不禁失声大哭,对着摄像机连鞠三个躬,并发出悔恨的怒吼……

更为可笑的是,有媒体报道称,在一间县宾馆会议室,几十名记者、体育局官员围着山村里接来的一对年迈的奥运选手父母。当奥运选手夺奖牌无望后,刹那间只留下年迈的父母,以及一骑绝尘的悲凉,甚至,都没有人送老人回家……

针对这种所谓的痛失金牌与运动员的黯然神伤,郎平发表评论说,奥运精神就是参与,不要只想着拿冠军。铜牌和银牌同样令人尊重,值得庆贺。奥运精神就是参与,参与了你就成功了。宋祖德则认为,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固然值得嘉奖,但媒体不能只关注金牌,更要多点鼓励那些屡战屡败不屈不挠的运动精神,过度崇拜金牌如同疯狂追求经济增长的鸡的屁一样浅薄!金牌不是奥林匹克精神,金牌多并不代表国力强,如今科技、民心才代表真正的国力!特别是对于多个媒体在周俊举重失败时使用了“最耻辱一败”这个字眼,广大网友也纷纷指责这种说法是对“金牌至上”的推波助澜,没有丝毫的人文关怀。

奥运冠军的赢者通吃与奥运失败者的无人问津”,既折射了国人对于金牌的狂热迷恋,也折射了国人对奥运精神的畸形解读与错误理解。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奥运会不是全以金牌论英雄的,每一位参赛者都是英雄。因而站在领奖台的最上方固然重要,但这仅仅只是奥运会一个短暂的流程而已。

然而,我们的奥运报道几乎把所有的热情和关注都集中到了金牌得主身上。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而且必然会将金牌放在第一位。诚如英国广播公司(BBC729发表文章所说的那样:伦敦奥运开幕之后,金牌榜的排名吸引着无数的眼球。但是在中国,有分析认为,金银牌虽然只是代表比赛名次的物品,但在长期以来的国家荣誉渲染下,金牌身上已被附着太多的东西。

中国是否需要更多的金牌,是否在乎金牌第一?这其实并不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不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所决定的。事实上老百姓也是关心切身利益多于关心金牌,民生之事解决不好,拿的金牌再多又有何用?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里,奥运冠军与奥运失败者并无区别,只要他们流了汗、尽了力,就同样应当受到尊重。而中国人自己能否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中国人,也将是外国人是否尊重中国人的关键因素。

对奥运金牌的迷恋及追逐,将会湮灭奥运精神的原本。真正的金牌是老百姓健康的身体,真正的体育强国是“强”在它的体育覆盖率上。淡化金牌情节,弘扬奥运精神,就需要我们尊重每一位征战奥运的运动员,尊重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的自己!

(李吉明2012731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