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试图以迂回方式拖垮我国经济社会
中美两国之间既没有领土纠纷,也没有大的历史包袱,应该说具有建立基于较高信任程度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然而,在奉行霍布斯丛林法则的世界国家体系中,对于具有各自独立国家利益的世界上最大的二个综合性大国——中国和美国来说,注定在战略上是竞争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中美关系在本质上是竞争的。“本质上是竞争的”意味着中美之间的这种竞争是内生的、深层次的、战略性的,是事关各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有尊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大博弈。因而,中美两国在现实中的各种合作,并不能改变这种战略上的竞争性,反而是试图通过现实中的各种合作,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竞争。美国对中美之间的这种竞争性有清晰的认识,现在也忙于在全球重新进行布局,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其中,首要的是遏制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经济现在又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过去三十来年的高速发展,是一种基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到现在,它包含的促进经济发展的能量已经释放殆尽,我国急需要塑造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以打造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强大动力。为此,我国现在又站在经济改革的一个新的起点上,需要大力继续深化经济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同时,我国在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主的阶段中,又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因此,现在推进社会改革也迫在眉睫。我国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化,以及社会改革的有效推行,关键是要有大量资源的支撑。资源对于我国的有效崛起是一个基础性的、关键性的因素,美国当然也很清楚这一点。
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之快,远超美国的预期,引起了美国战略性的焦虑。为此,美国现在正忙于进行谋划,试图对我国进行战略上的遏制。而要在战略上有效遏制我国的崛起,关键是要遏制我国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而要遏制我国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削弱资源支撑是一种可行的途径。而在经济社会领域与我国直接正面对抗,以削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支撑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是因为,一方面,目前中美贸易额每年高达近5000亿美元,相互经贸关系依赖度比较大,直接对抗是伤人先伤己;另一方面直接对抗会面临国际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为此,只有采用间接的迂回方式,来削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支撑。目前,美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军事方面。美国近来高调进行全球军事战略转移,从重点关注中东转移重点关注亚太,大量军事力量开始转移到亚太地区。菲律宾政治活动家雷纳托·雷耶斯指出,美国想在亚太地区全面占据优势,它希望向其关注的任何国家投射军力,尤其是中国,当前华盛顿或许并非朝着与北京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的方向发展,但美国想遏制中国,想包围中国并迫使其对美国言听计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012年6月初在新加坡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上强调,亚太地区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未来几年内在太平洋部署更多的舰船,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分别部署50%战舰的格局,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游弋的军舰将占到60%。而且,美国五角大楼2012年3月透露将在亚洲构建导弹防御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这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将带给我国巨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我国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军事领域,否则我国在亚太地区都难以崛起,更不用说在全球崛起了。
第二,外交方面。2010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进行了一次亚洲之行,对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进行了访问,就货币、贸易、人权等问题对中国施压。2011年11月,奥巴马又进行了为期9天的亚洲之行,并声称访问非常成功。2011年11月25日,澳大利亚著名学者、前任国防部副部长休·怀特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巴马主义》的文章,认为奥巴马亚洲之行标志着“奥巴马主义”的诞生,他认为以前美国的“杜鲁门主义”是要遏制苏联,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而“奥巴马主义”则是要对中国进行遏制。2012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进行了一次为期4天的“绕中国之行”,从中国东边的日本,到北边的蒙古国,再到南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绕着中国走了大半圈,议题涉及到民主、人权、南海行为准则等等,针对中国意图明显。美国这一系列的针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行动,意在争取这些国家的合作,扩大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挤压我国的战略空间,这无疑会迫使我国对外交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
第三,重要资源的国际定价权方面。石油的定价权已被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现在,美国又试图控制天然气的定价权。现在天然气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美国在悄然推进一场“页岩气革命”,等世界各国醒悟时,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个能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页岩气的国家,这使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度增加,现在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成为世界天然气第一大生产国。在未来的30年之内,天然气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至少和石油一样重要,因此,谁掌握世界天然气的定价权,谁就在世界经济、外交的博弈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权。贾普京认为,决定定价权归属的要素可以概括以下四个因素:一是谁控制基准商品的生产;二是谁控制运输路线;三是谁控制贸易渠道(贸易商、交易所);四是谁控制结算货币。现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军事力量遍布全球,可以轻易地控制商品运输路线,美元也是国际货币,又有实力雄厚的大量跨国公司和完善的期货市场。可见,在这些方面,美国对我国的优势十分明显。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意图重振国家制造业体系,以恢复国家经济,并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巩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权力。能源是美国工业的血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未来的世界天然气市场掌握足够的话语权是美国的战略要求,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去控制世界天然气的定价权是美国的必然选择。一旦该定价权被美国控制,它就能利用这定价权来影响天然气的价格,进而制约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见,中美之间这种在本质上的竞争性,必然会使美国从战略上遏制我国的崛起。在目前情景下,美国至少会从军事、外交和定价权等层面上来削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支撑,进而达到遏制或延缓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