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个群体可以进行一定的分类,分类参据可以选择如下几项:年龄,经历,体况,爱好。按此参据分类可以分为四类:积极活跃型,尚可活跃型,苍老迟暮型和耄耋延绵型。
积极活跃型的年龄多为七十以下,但是七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八十以上和九十以上的。他们的心理年龄都比他们的生理年龄要小上十岁、二十岁,甚至三十岁。健康情况一般都比较好,即使有一些小病缠身,但均无大碍。他们在行动上具有较大的活跃性,行动还能保持一定的敏捷度,他们对生活仍充满着热烈的追求,透出较强的生气。
尚可活跃型的生理年龄一般都在八十以下,但是也有一些在八十以上的,甚至九十以上的。他们的心理年龄一般都要比他们的生理年龄小十岁。健康情况还可以,有一些病缠身,但还无大碍,他们在行动上还具有一定的活跃性,即使可能已经有点迟缓了,但是在迟缓中仍能透出一定的活跃,这样的老人可以归为尚可活跃型老人。
苍老迟暮型一般生理年龄都在八十以上,甚或更高,心理年龄基本和生理年龄相当或是比生理年龄还要高,健康情况自是比较糟的,很可能有多种疾病缠身。不过在分类时主要是看他的行动是否迟缓,整个生活状态是否已经到了自己难以料理,危危颤颤。如果果真到了生活不大能自理,或是行动十分迟缓,那么这样的老人肯定得归为苍老迟暮型老人。
耄耋延绵型的老人,大多年超九十,但是也确实有一些是在九十以下的,甚至年纪更小。他们行动不便,甚或终日卧床,生活绝对不会自理,与人交流的能力几近丧失或早已消失,人们几乎已经不会当他们是一个社会人,而只是当他们仍然是一个生物人,因为他们的社会反应已经不再存在,剩下的仅仅是一些生物反应。
本文想对这最后的一种耄耋延绵型的老人谈谈社会应该如何关爱的问题。因为我国的法律不存在安乐死,因此社会对于这一类型的老人仍然需要对其存在的生命给予足够的支持,定时让他们投入苏醒,进食,排泄,净身,交流和入睡。在他们身边的人要持续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也就是帮助他们完成苏醒,进食,排泄,净身,交流和入睡等生理活动,同时仍然要对他们的社会存在给予一定的尊重,这是一种似乎不能从给予尊重的服务中得到反馈的持续的尊重。
在耄耋延绵型老人身边工作的人怎样来展现这种尊重?体察他们微弱动态的涵意,这是一项极其高端的服务的前提,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探索,从众多的似乎并非反馈的反馈中析出正确的反馈,并进行多次对应行动去应答,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当工作人员建立了某一耄耋延绵型老人的微弱动态和自己提供的某一对应行动建立了完好的联系时,也就实现了对他们的社会存在给予一定尊重的服务。这是一种人类至高无上的爱的关怀,是人类文明的至高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