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发表在渭南师范学院出版的2011年论文集里
基于城市一卡通发展的公共产品提供机制动态演进研究
唐光海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渭南,714000)
摘 要:城市一卡通已经成为公共服务收费的重要手段和组织形式,文章从交易成本和服务能力互动的角度探讨城市一卡通的动态发展机制。交易成本下降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是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内在需求,在城市一卡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各方都在进行新的选择、学习、整合和重构,并在城市一卡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新的均衡。
关键词:城市一卡通、公共产品、交易成本、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唐光海(1975—),男,重庆梁平人,渭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等研究。
贝尔认为,后工业化时代人们更关心生活质量[1],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更多的集中在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特定阶段是有限的,现阶段主要靠对公共产品收费来实现公共产品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公共产品价格和收费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调节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城市一卡通在公交上的应用提高了乘客上车的速度,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营效率。
随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供,市民需求结构改变、分工与专业化、信息技术[2]都对城市公共产品的收费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产品的收费不再局限在单一行业内进行,而是由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政府采用“城市一卡通”来统一收取和管理。截止2009年底,全国部分城市已经建立城市一卡通,并在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公园、水、热、气等公用事业领域拓展应用,在带来不找零、快速通过等的方便的同时,已经成为解决公共产品收费环节横向联合的重要模式。交易成本理论和服务能力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新的公共产品收费模式作出了解释,前者认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推动城市一卡通产生和演进的内在动力,后者则认为城市一卡通可以提升服务能力。在公共产品提供研究中,交易成本理论和服务能力理论是相互补充的。科斯(Coase,1988)较早地意识到服务能力在公共产品提供分析中的重要性,认为对交易成本的过分关注忽视了公用事业企业的主要行为:提供服务(render services),也掩盖了“公共产品的本质”[3];多思(Dosi,1994)则进一步指出: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能仅考虑交易成本,还要考虑学习、路径依赖、技术机会和资源共享”[4];考虑到交易成本理论和服务能力理论相互补充的重要性,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99)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要“超越现有的一般水平,考虑特定的资源和能力赋予问题”[5]。本文尝试从交易成本与服务能力互动的角度探讨城市一卡通发展的动态演进。
一、公共产品收费模式的动态演进
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提供一般由政府来承担。随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供,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升级,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工与专业化,公共产品收费模式也在不断演变,而其演变的基本动力在于市民对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需求:节约交易费用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如图1所示。
图1:公共产品收费模式演变框架
城市一卡通是不同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收费环节的整合组织形态,其动态变化表现为支付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和使用的不断简化。但这种变化的内在动力却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使用城市一卡通的效用最大化和成本的降低;二是提供者追求提供公共产品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就是交易成本降低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
二、基于城市一卡通支付的交易成本动态变化
声誉(简化、高科技)、信任、习惯(文化)等社会机制对交易具有保障功能,这一点在城市一卡通的发展中被充分体现。城市一卡通的信息结构特征放大了社会机制对公共产品正常有序消费(交易)的影响,推动了在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水平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持续变化,进而推动了公共产品提供的交易成本的持续变化。
公共产品提供中的信任水平持续变化。公共产品提供中的信任水平的变化对交易成本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信任水平提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对公共产品提供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潜在交易对象并不具有同样的可信任水平,进一步说,即使对同一个交易对象,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和追加的可信任度信息,交易对象之间的主观信任程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总体来说,各类公共产品提供的收费服务环节分别提供服务在信息收集成本、服务受理时间、服务频次等方面的成本较大,引起的公共产品服务矛盾也更多,相应的,公共产品服务双方的信任度也会发生变化。而城市一卡通的应用,使各类公共产品提供的收费环节中的部分工作综合在一起,如售卡、充值、卡片故障处理、部分价格信息宣传等,同时相应业务的信息透明度也在持续增加。市民办理相应业务的效用提高,信任将发生改变。这种信任的良性循环被Fox称为“信任动态”(Trust Dynamic)[6]。在公共产品提供中,双方依据共同的信任标准和规范进行服务决策,因此公共产品提供范围更广,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信息不对称的持续变化。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变化。信息不对称是交易成本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变化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化分工的推动,信息不对称与专业化分工有密切的关系,专业化分工的纵深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公共产品提供者之间以及其与市民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变化。城市一卡通是分工与专业化的产物,同时,它也是公共产品提供在收费环节的横向整合,对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公共产品提供者和市民决策能力的改变,决策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决策者有更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出同样的决策需要的信息量下降,因此决策者的能力变化影响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三是信息传递渠道和交流技术的变化,这些变化降低了交易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城市一卡通的发展在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加速了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变化更为显著。
三、基于城市一卡通的公共服务能力动态变化
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驱动力主要是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选择需求,经济发展对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服务能力随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动态变化。城市一卡通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和技术手段,引起了公共服务能力的新的演进过程,主要从动态演进的四个连续环节来分析。
选择(Selection)。选择包括市场选择和公共服务企业自发选择同时进行的两个方面。“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准则,通过持续竞争,市场选择了具备特定技术、能力结构和规模的企业继续留在公共产品提供市场中,不符合这些特征的企业则被淘汰,市场选择的过程也伴随着公共产品结构的动态调整,并决定了不同企业在公共服务产业链条中的地位。企业的自发选择源于企业能力的异质性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惯例和路径依赖密切相关。惯例是企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对经营经验和工作技巧的一种自发记忆,路径依赖则决定了公共产品提供企业的成长路径对企业选择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学习(Study)。公共服务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包括体系内的学习和体系外的学习两个层次,体系内的学习通过日常惯例和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体系外的学习则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如不同企业的管理者、业务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接受培训,行业协会成员间的交流,社会渠道等。体系内和体系外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是相互交织的。学习不仅能帮助企业改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增加获取新业务的机会,还能改善企业内和企业间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果。学习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能力,还不断地改变企业之间的能力对比,内在地推动企业间关系的变化。
整合(Integration)。整合包括对内的资源整合和对外的资源整合两方面。内部整合是对自身资源与工作流程的持续优化和调整活动,外部整合是企业为获取外部战略性资源,弥补自身资源和技术的不足,主动地协调外部业务的活动,例如加入战略联盟、参与新的供应链、进行业务外包等。受专业化分工影响,外部资源的边际效应日益显著,企业对外的资源整合活动更为重要。整合导致公共服务能力和生产运营方式的重要改变,如公共产品提供的支付活动整合—城市一卡通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的能力。
重构(Reconfiguration)。重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是重复构建活动,二是重新构建活动。重复构建活动使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优势得以不断扩大;重新构建活动则表现为企业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甚至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增强组织柔性,主动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动态变化。公共产品服务体系和经营活动的重构与重建过程无疑会引起公共服务能力的变化。
选择、学习、整合和重构活动形成了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的循环链条,并推动公共服务能力构建程序的动态变化。同时整个服务能力的变化也表现为动态性和专业化过程。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推动公共服务能力进入新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选择、学习、整合和重构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四、基于城市一卡通的交易成本与公共服务能力的互动演进
考虑到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发展阶段性,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将引发交易成本和服务能力的动态变化,Jacobides和Winter的研究表明交易成本和服务能力具有共同演进并相互影响[7],并对服务边界、市场化程度带来变化。
城市一卡通的采用,使公共服务从单一行业单独收费走向了统一收费,可以节约大量单独服务的人力、建设资金、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同时走向了高科技服务的阶段,让市民的选择更加透明。使分析结果更具有代表性,这里使用技术进步来代表城市一卡通的发展分析交易成本和服务能力的变化过程(见图2)。
图2:技术进步:交易成本与公共服务能力的变化
在技术发展的一定时点上,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交易成本状态是静止的。按照Jacobides和Winter模型,随城市一卡通的应用,必将引起公共产品提供服务的双方进行重新选择、学习、整合和重构。
交易成本的内生下降机制。在公共产品提供中,市民为追求使用公共服务的成本下降,在有可选择的新技术出现时,一定会提出相应的需求,并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中,以内在的寻求交易成本下降。同时,各公共产品提供企业之间的分工中,交易成本的存在为新的制度设计和中间市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可能会出现专门从事公共服务企业共有环节服务的中介组织和专门的执行机构,降低交易成本的努力使专业化和分工进一步发展,城市一卡通的使用正是公共服务的公有环节—收费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机制。城市一卡通的发展学习通过两种同时进行、相互交织的方式进行。一是公共服务企业对本地或其它城市公共服务采用IC卡的学习。通过相互了解并观察IC卡对公共服务的影响,将自身的能力与其它企业进行比较或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对自身能力有更深的了解并提出用IC卡支付来持续改进的需求。二是城市一卡通对外的学习,指城市一卡通采用过程中不断向其它城市一卡通学习的过程。从而改善公共服务支付效率并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重构机制。经过复制、重构与学习过程,城市一卡通改变了公共服务结构。形成了城市整体层次和企业层次的新的能力构建程序。经过新的能力构建程序,重新形成了城市内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产品提供企业能力分布状态,并引起交易成本与企业能力互动的新循环。
图3 城市一卡通:交易成本与公共服务能力互动机制
当城市一卡通的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的消费者、政府和公共服务企业通过以上选择、学习、整合和重构过程,将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五、小结
城市一卡通发展将为公共产品提供带来新的契机,单纯从交易成本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角度都无法完整理解城市一卡通的动态演进。交易成本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互动推动了城市一卡通的发展。交易成本的内在下降机制是市民和政府潜在的需求,交易成本下降的同时还要求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城市一卡通的出现符合需求,并引导公共服务的各方进行新的选择、学习、整合和重构,推动公共产品更高效的供给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Daniel Bell.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M]. New York, Basic Books,Inc.,1973
[2] 李琪、盖建华.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态演进分析[J] . 未来与发展. 2007(1)
[3] Coase RE. 1988. 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fluence.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4: 33~48.
[4] Dosi G. (1994). Boundaries of the firm . In G.H.odgson,W. Samuels, M.Tool(eds.), The Elar Companion to Institutional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Vol 1. Edward Elgar,Aldershot, pp. 229~237.
[5] Williamson OE. 1999. Strategy research: governance and competence perspec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1087~1108.
[6] Fox, A. 1974. Beyond Contract: Work, Power and TrustRelations. London: Faber and Faber.
[7] Michael G. Jacobides, Sidney G. Winter, The co~evolution of capabilities and transaction costs: explaining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 l Volume 26, Issue 5, Date: May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