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避险为上


  降准也好,降息也好,扩大QFII也好,松绑基金也好,6月信贷有可能增加至1万亿也好……这么多利好堆集就是不管用,股市还破位下跌,这是为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下行。央行发布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企业家均对经济缺乏信心。反映经济现状(二季度)的"宏观经济热度指数",银行家为33.6%,企业家为37.3%,比上季度大降9-13个百分点;反映经济预期的"贷款需求总体指数",从上季的79.6%降至本季70.8%,其中,大型企业贷款需求由上季的62.4%降至57.1%,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由81.8%降至76.3%。预期不确定,要贷款作什么?其实,纵然不做问卷调查,有两个数据也足以说明一切。第一个数据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均在25%上下,而消费增长均在15%左右,这多出来的10个百分点的产能到哪里去了?答曰:出口,满足外需。可如今外需不行了,内需又跟不上,没有市场支撑又何来经济增长?第二个数据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的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占比始终在70%左右,可如今已降至30%上下,央行也好,银监会也好,再怎么鼓励贷款,企业就是慎贷,银行也不敢多贷。这不,连资金最短缺的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也下降了。

  而且,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似乎也显得力不从心。货币政策方面,若再降息(主要是降贷款利息)、利差再收窄,银行就吃不消了。这次把存款利率上浮到1.1个百分点,除工农中建交之外,所有银行齐刷刷上浮到顶。至于降准啊,公开市场操作啊,似乎作用更小,因为市场并不缺资金,缺的是对未来的信心,是对产能大量过剩、市场深度不足的担忧。

  财政政策方面,今年1-5月全国税收收入增长已探至个位数(9.4%),增幅一下子回落了21.4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税收增长更低至2.6%,口袋里的钱少了,要减税也难。

  既然经济下行,投资当然要谨慎了。央行问卷调查显示,在储蓄、消费和投资三个方面,更多的居民(47.2%)倾向储蓄;虽然倾向投资的比例还有33.5%,但比上季度减少了1.8个百分点,而且,投资前三位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购买债券"和"房地产",根本不见股票的影子。本来股市是大众市场,可越来越多的股民抛股撤资,目前已成为小众市场。上交所的统计数字也显示,今年1-5月,债券总成交量达到125746亿元,比上年同期(67859亿元)增幅达到117%,而同期上交所股票成交量为81046亿元,债市和股市的比例倒了过来,达到6:4,买债券的人越来越多,买股票的人越来越少。一句话,经济下行,避险为上。

  第二,本来,经济下行,股市低迷,新股应该尽量不发或少发。如美国市场,6月份以来居然没有一家企业成功募集到资金。而6月通常是IPO频发的月份,因为投行们通常会赶在7月4日美国独立节前完成公司上市;有市场人士估计,今年6月很可能成为40年来首个没有新股发行的6月。可我们这里,新股发行和准新股排队依然热情不减。在新股市场方面,发行市盈率30-40倍的仍不少见,在准新股方面,证监会门口排队的已突破700多家。更何况还有新三板即将推出,深交所则已经提前为中小板增设了新编号,给人的感觉是002不要多久将不够用,要启用003了,投资人自然要未雨先备伞,尽量多留点资金少买点股票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