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钧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北京 晴16℃——32℃
从接到单位通知我参加“科技列车青海行”采访,心里就有一种期待。虽然参加过很多次采访活动,但是像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参加。
记不清是在哪里读到过一句话“对边疆来说,青海是内地;对内地来讲,青海是边疆”。而驶向青海的科技列车对这句话会有一个很好的解读,此次由中宣部、科技部、国家民委、铁道部、卫生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时还有一百多人声势浩大的来自国内科技、工业、农业、医疗、减灾等诸多领域的著名专家。
19:45分在西客站1号站台主办单位举办了送行仪式,科技部党组成员王志刚,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徐延豪等领导为参加“科技列车青海行” 专家送行。当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从国家民委专职委员葛忠兴手中接过“振兴高原、服务三农、科技列车青海行”的红旗时,现场的专家以整齐的列队迈开进军青海的脚步。
中国农村技术中心白启云处长作为此次“科技列车青海行”的队长,他对这此次活动进行了精辟的阐述“送科技到高原,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在青藏高原形成关心科技、支持科技、依靠科技的良好氛围,促进青藏高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围绕 “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惠及民生”的相关内容在青海展开为期8天的系列活动。
20:09 T27特快列车一声长鸣,载着近百位专家向青海挺近。
专家以手试土感动花农
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西宁 晴 5℃——25.2℃
在期待中我随着农业和医疗专家到了互助土族自治县。专家有山东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陈运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袁建敏,青海大学副教授汤青川,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陈来生博士,还有北京协和医院的副教授乔雷,北京佑安医院马洪波教授,北京妇产医院马乐教授,武警总医院张书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田惠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军副教授等。
第一站是该县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进园区,尽收眼底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棚内种植了草莓、花卉、圣女果等各式蔬菜。园区刘主任介绍,园区主要以培育种苗为主,吸引了一批以种苗开发为主的企业。在花卉育苗车间,汤青川教授,用手抠起一把百合苗根的土,立即发现土壤湿度不够。对园主说,你们要勤观察,随时掌握墒情,苗培育好了,开花的时候才能够保证花期延长。
别看这些专家名头都很大,到了县里一来到农业科技园区,立马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青海大学汤青川,有着一副魁梧的身板,当看到大棚里的百合花种苗,顾不上“尊严”,弯身、单膝着地,用自己的手指插入土中,挖了一把土,攥在手中,跟花农说,你这土还是有点缺水,现在是种苗的生长期,水分一定要保持充分。
记者好奇的问汤老师,别人都是靠着仪器和温湿度计,还有专门测试土壤湿度的仪器,你怎么用手一试就知道水分不充足呢?
汤老师告诉记者,仪器也是人发明的,要为人服务,我这个专家经常跟花农打交道,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指测试”法。这是我的“独门绝技”。汤教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陪在一旁的互助县王进青副县长感动的不知说啥好。在一旁的花农急着去给汤教授找工具,等他找来挖土的工具,汤教授一气呵成已经完成了一次“诊断”。
在鱼菜共生车间,在各种形状的玻璃器皿内,各色金鱼穿梭在白菜的根茎之间,汤青川教授说,这种种植技术具有很强的家庭推广效果。互助县王进青副县长介绍说,这是刚刚引进的,目前在互助县还处在试验阶段,主要是该地的环境适应了,就可以大面积推广。
送科技:送的是心
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互助县7℃——23℃
今天依然是跟随农业专家,上午来到互助县东沟乡姚马村,专家在这里为农业种植户讲授黄瓜种植技术和现场指导。
跟随专家进到黄瓜大棚,陈运起研究员先是给黄瓜秧拍照,接着蹲在黄瓜秧前查看结果的情况,转了五六个大棚之后,陈运起说,你们这里的棚内温度太低,黄瓜要在28℃以上才能够保证结果,你们这现在也就21℃左右,这样的温度怎么能行呢。种黄瓜要保证温度,早晨打开棚子,就透气,气温还没有上来呢,黄瓜不仅长不好,还会出现畸形,就像人一样,不晒太阳,缺钙,骨质疏松就会弯腰驼背,黄瓜也是这个道理。听了专家一席大白话,村民茅塞顿开。
在现场,陈运起教授就给互助县的温室大棚种植开出了诊断“处方”:大棚黄瓜瓜条弯曲一是留瓜过多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瓜条发育营养不足。适度疏果;二是结瓜节位偏大,瓜条坠地导致瓜条弯曲,提高留瓜节位;三是加强肥水管理,保证瓜条发育所需要营养与水分。
陈来生博士在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挖了一棵西红柿秧苗,看到根烂了,马上就跟陈运起、汤青川现场“把脉”,为村民解决西红柿烂根的病害。到了中午的时候,还有很多村民围着三位专家请教。陈来生博士,还将自己编写的大棚覆膜科普手册赠送给互助县农业科技中心胡主任。
临走时,陈运起教授对菜农们说,温室这一块,大家还要进一步优化温室的保温性能,增大棚体提高温室的蓄热能力,增强保温被的保温能力;二是提高放风时的基础温度,适度晚放风;三是增大行距,加大株距;四是增加蔬菜旺盛生长期的供水量。
下午,专家来到塘川镇新元村金大地公司种植基地,在这里专家们查看了马铃薯育苗。
一天下来,跟随者专家还真学到了不少的蔬菜种植知识。特别是专家们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前总有一种观念,研究农业的专家应该是坐在实验室里,摆弄着科学仪器。通过这一天的行程,看到专家们一看到大棚里种植的蔬菜,立马就像换了一个人,特别是看到秧苗出现问题,他们比棚子的主人还着急。
难怪,汤青川在当地被大家称为老师,跟汤专家一聊天才知道,他跟陈来生经常到这边的农户中来。
在姚马村,一位村民说,汤教授和陈博士,早就把自己的心留在我们这里了。
感动:敬业!
医疗专家:为油菜种苗“诊病”
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互助阴小雨转阵雨 5℃——15℃
一大早跟随专家冒雨来到位于互助县北山地区的油菜育种基地。这次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医疗专家也加入了农业专家的行列。在路上,风趣的汤青川教授就对北京妇产医院的马乐教授说,这次你们也改行啦,给油菜种苗“诊断诊断”。马乐教授幽默地说“自然界万物一体”。
说起医疗专家为油菜种苗“治病”还有一段小插曲。头天晚上(20日)大家在一起交流时分享时,有专家提出,医疗专家也要了解了解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治疗”,此提议一出,就得到医疗专家的响应。
我们来到的这块油菜种苗基地,其实就是山根下,紧靠公路利用河床开垦出来大概有个二三亩的地块。不知谁说了一句“这是基地吗?”
陪同的王进青副县长说,我们这里把这块地叫“基地”,跟你们内地概念相差悬殊呀。在我们这里是“见缝插针”,开出一块地来,就要充分的利用。
接着王进青副县长一转话题,“你们医疗专家别白来一趟呀,给我们这块地上的油菜种苗‘号号脉’吧!”北京妇产医院马乐教授说,别看我们平常是给人看病,给蔬菜看病照样拿手。说着抓起一把土来,细细品看之后说“您这块水大啦。”旁边的团长王忠祥说“刚刚下完雨,水能不大吗。”武警总医院张书元教授说,我看这苗怎么显着有点弱呢。
专家就是专家,一句话就点到点子上了。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的陈来生博士说,这主要跟气候有关系,现在气温比较低,还处在抽青的阶段。这个品种就是这样。别看油菜种子育苗,娇气的很呢。方圆两公里之内,不能有其它品种的油菜种子地,否则油菜种子就成了“杂秧”啦。
再回来的路上,来自山东的陈运起教授对王进青副县长说,互助县在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方面,要走出自己创新的路来,运行机制应采取政府引导扶持,企业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正确定位,突出重点,注重园区自身效益与社会责任,注重示范与带电作用,打造园区优势与特色,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互助农业科技园区的几点建议:
退牧还草:宽太生的现代生活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西宁阴转小雨 6℃——11℃
今天是“科技列车青海行”来到青海后的第一次集体行动,目的地是海南州倒淌河甲乙村。
到了甲乙村,专家们被周围美丽的风景赞叹不已,背靠青海湖,绿草、蓝天、青青的湖水,一排排新式藏族民居展现在专家眼前。在这美丽的风景后面,是藏在那一排排新建成的藏族民居家中的新能源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海南州科技局的尹明介绍说,这里是藏民运用生态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建成的新村在这个新村建设中我有很多创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在一位叫宽太生的藏民家中,他给记者详细介绍了他这套新房的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宽太生说“这房子叫生态节能建筑,为了保温,使用了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的防水透气膜,还有生物质气化炉和太阳能,村里集中建设了风能设备、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配套设施。当记者问宽太生,建你家这样的一套房子需要多钱?宽太生说”二十多万元,我自己出了4万元,加上装修等总共自己花了10万元左右,其他的都是政府支持的。
宽太生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开始滔滔不绝的向记者讲述搬到新村之后他家生活的变化。,过去主要我们是以放牧为主,每年随着季节的变换在草原上“安居”。现在有了固定的居所,又守着青海湖,他们全家的生活稳定了下来。他自己现在所居住的两层楼房,有120多平米,太阳能用上了,烧水、做饭全部是电气化啦。这处房子包括装修,自己投资了10万元左右,国家投了20多万。现在除去自己居住,他还搞起了旅游,今年刚刚搬进新家,从3月下旬到现在,旅游这一项他就有7万多元的收入。按这种势头,两年他盖房子的投资就收回来啦。像他这样的,目前在他们村里有十几户。
当宽太生得知,这次来到他们村的是“科技列车青海行”从北京和全国各地著名的专家,当即感动地表示,专家们给我们送来了先进的技术,我们甲乙村很有福气呀先提前体验啦。
告别了甲乙村,“科技列车青海行”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乘车离开甲乙村的路上,汤青川教授在接受《科技创新与品牌》采访时说,我这些年无数次的深入青海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关注农业发展,指导农业生产,规划产业布局,但作为科技列车青海行的亲历者,能和全国来的专家和省内同行一起为互助的农业生产进行现场指导,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感到很开心和充实.青海农业的发展需要交流.需要科技的进一步支撑。
“客观的讲,青海的农业总量在全国并没有优势可言。然而,农业的发展对维护高原人民文化状态、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确保天然的生存基础方面意义重大,青海人民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做着巨大的贡献。为此,希望科技部和全国的农业专家更加关注青海的农业发展并给予大力支持”汤青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