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纪念清代名相陈廷敬逝世三百周年敬祭典礼活动在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隆重举行。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领导出席典礼,来自河北、河南及晋城市各县(市、区)的300余名陈氏后裔代表参加了敬祭活动。
全国党建网总编辑霍剑,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首都师范大学清史专家阎守诚,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教授王道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瑞平、朱小健,山西省陈廷敬学会郭卫民、魏中禹教授应邀参加了活动。
“时维壬辰,樊溪左右,万壑松风迎宾客;欣逢盛世,相府上下,一炷心香祭祖魂。”晋城市副市长王维平致辞。
纪念陈廷敬逝世300周年敬祭典礼活动由皇城相府集团主办,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导演邓天和主持敬祭典礼。敬祭典礼分典礼仪式、音舞诗画表演《南巡十二歌》两部分。典礼仪式由敬祭队入场、后人致祭、敬祭乐舞等八部分组成。音舞诗画表演以陈廷敬在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中敬献的诗赋《南巡十二歌》为内容,再现一代名相辅弼康熙皇帝立下的汗马功劳。
陈廷敬生于1638年,卒于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他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在朝为官司53年,历任礼部侍郞,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主编了《康熙字典》,是清代早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康熙皇帝高度评价他“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晩节香”。明清两代,陈氏家族甲鼎盛,人才辈出,著述繁多,冠盖如林,仅有著作流传至今的诗人达36位,曾出现过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曾出现“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盛况。陈氏家族历300多年已传至23代,现仍然居住在皇城村的陈家后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60%左右。
陈廷敬的故居皇城相府,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距今有400年的历史,被专家赞誉为“东方第一比双城古堡”。皇城相府1998年开发旅游,2002年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审验收;2007年,皇城相府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继故宫之后的第二个旅游类“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行列,成为山西省第三家、晋城市第一家国家5A级景区;2011年先后摘取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2011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景区”、“一起游网上评选活动年度最受网名喜爱的旅游景区”、“2011年度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等荣誉称号。2011年,接待中外游客1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8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3.5亿元。现在,皇城相府已经成为山西省保护开发历史自然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典型,成为太行山驰誉大江南北的优秀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