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好本次订单式咨询活动,省中小企业局联系了全维麦面业王社民、旭日食品公司郝志彬等7家规模企业负责人,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以下共性问题张振祥先生给予答疑解难。
一、 缺乏经营战略,无法规避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自己的品牌、知识产权,缺少
新型的领导力。由于缺乏经营战略,企业容易追求短期目标,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无暇顾及扩展自身规模。
分析:什么是战略,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战略是企业的生活方式和发展路线。包括生存战略、竞争战略和持续发展战略。生存战略要解决生存定位和生活方式问题,竞争战略要解决竞争技巧和原则问题,持续发展战略要解决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及企业产业生态和社会关系问题。
对策:小企业先解决生存定位和生活方式,中型企业须解决竞争技巧和原则问题,大型企业要考虑企业愿景、企业文化、产业生态和社会关系问题。
二、投资能力较弱,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
中小企业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目前,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分析:投资驱动还是市场驱动?最成功的商人很少用自己的钱做生意,客户是他们最大的股东。投资的要领不是做老虎机,而是做印钞机。中国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有安全和信用保障的企业机制和商业模式。有1块钱的人想借10块钱不容易,有10块钱的人想借1块钱很容易。企业主需要全面理解企业价值的内涵,现金流是价值,固定资产是价值,独特的商业模式,自主产权的商标、专利技术、渠道关系和管理执行团队都是价值。自主规则的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对自由资金的依赖,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举例:“旭日升”破产10年后,商标拍卖赢得价值1200万。王中旺绝路逢生凭“五谷道场”解决1个亿债务。)
对策:换个思路融资,不借钱而是分享机会与利益。把自己的企业、商业模式、项目机会与运营机制卖个好价钱。
三、管理粗放
管理粗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导致原材料等生产成本高于往年。二是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企业产品有积压的情况。产品积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不适销对路,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无市场竞争力。
分析:管理粗放源于决策滞后甚至脱离市场行情与客户需求,信息化程度低、不重视甚至无视外部信息采集和内部信息共享是中小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产品积压是不重视市场调研和技术开发的结果。适销对路的核心是对路,具有独特的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价值与功能,
适销则是在对路的前提下选择了方法得当、效率较高的营销方式。
对策:建立外部信息采集分析与内部信息反馈与共享机制,决策人要多走市场,掌握更全面、更及时的市场变化与竞争信息,确定反应速度快、针对性强的市场拓展与竞争策略。
四、管理组织落后
管理组织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化。“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模式欠缺向纵深发展。二是企业领导的管理普遍幅度过宽。尽管许多领导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但现在主要领导人应酬太多,学习时间太少,会议太多,解决企业大政方针问题的时间太少。三是企业中系统互相交叉,发生矛盾,信息不畅,使企业领导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及时,工作责权不清。
分析:组织结构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越适用越好。老板做多大主、管多少事,取决于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经验和内部衔接与合作是否到位,取决于客户价值主导还是上司意志主导,取决于企业在对中层管理人员选聘、培训、激励和授权方面的舍不舍得投入,有没有制度化、规范化。
对策:老板要学会让下属分享权力、信息和中长期利益。坚持把下属能做甚至做得更好的事情放下去,尽量少决策、多协调,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能力建设、机会捕捉和风险防范上。
五、营销环节薄弱
有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营销网络,优秀的营销人才也很匮乏,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分析: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好多情况是因为企业有老本吃,有时候一个客户可以支持业的生存,一单生意可以赚取一两年的费用,不用别人的时候,领导就是最好的推销员。需要搞清楚的是客户是谁,市场有多大,我们要取多少份额。营销是个先花钱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企业实力支持,不要急于搭架子、建网络,要做就做的信心十足,进退可控。人才缺乏是因为岗位标准没有、待遇与岗位不匹配、激励和进出机制不健全。
对策:营销网络建设好似“看人下菜碟”,市场容量大,则多投入,市场容量小则少投入。不可脱离市场需求盲目追求网络全、队伍大。
六、管理基础工作松懈
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制订出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在现场管理方面,能够很好达到现场管理标准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财务指标特别是工作、材料利用率、能耗占成本费用比重等,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期,都是长期强调的基础工作,但这些往往被企业忽视,反映出部分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对企业基础管理心中无底。
分析:定制度不难,执行制度很难。制度永远不会完善,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企业制度最好遵循几个原则:领导不按章法做事的不要定;企业现有基础、条件不支持的不要定;没有能力兑现、没有信心兑现的条款不要定;多奖少罚;能考核、好监督、多数人受益。
对策:企业治理=交规+红绿灯+电子眼+交警,制度是法,红绿灯是文化,电子眼是监控,交警是现场协调管理人员,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经营目标达成和企业持续成长,如果有违这样的目的,管理环节就需要调整甚至修改。说了算是好人,说了不算是混人,说了又算又不算是商人,这就是商业或管理学中的艺术成分。
隆尧问答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