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渴望成功的甬商精神


  甬商的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竞相学习的楷模。透过甬商表面繁荣的现象来看本质,我们不禁思考:甬商究竟有哪些共性的东西值得借鉴呢?
我们还是回溯到2500年前的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幼发拉底河的水泛着粼粼波光。河边坐着苏格拉底,他的弟子柏拉图向他求教:老师,如果要成功,我需要做什么呢?苏格拉底不语,只是迅速地把柏拉图强行地按入水中。柏拉图被呛得不行,气喘吁吁地说:“老师,你这是做什么呢?”
苏格拉底问道:“刚才你在水里最渴望什么?”这个年轻人回答“空气!”苏格拉底说:“当一个人成功的欲望就像在水里渴望空气那样强烈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成功,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柏拉图顿悟。
甬商发展背后的奥妙恰恰就是这种对成功的渴望。
从服装行业的雅戈尔、杉杉,再到家电企业奥克斯、帅康和方太等企业,这些企业的缔造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成功的执着从未放弃过,面对困难愈挫愈勇,不言放弃。
如果时光回到1980年隆冬时节,一位叫李如成的年轻人心里充满了暖意,15载的插队知青生涯总算有了说法。镇书记把他们二十几个被看作是包袱的最后一批插队知青,招呼到镇政府,说是上头有政策,要给他们安排工作。
李如成家庭成分不好,没有后台与门路,最后进入了手工作坊档次的青春服装厂。他从不抱怨拉板车运砖头的工种,三个月下来,他的吃苦精神和对工作的激情感染了同事和领导,他成了一名裁剪工。
1982年夏天,服装厂逐渐走入困境,倒闭在即。一天,李如成出门纳凉得知东北有个辽源经编厂库存了大批卖不出去的布料,想到南方找个加工点,加工成服装销出去。李如成一听,如获至宝,急不可待地把信息报告给了厂里几位领导。然而,机遇是有,能成功吗?李如成只说了一句话:“不试怎么知道不行?”
一路颠簸之后终于峰回路转找到了那个远在吉林省的辽源经编厂,凭着一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小试牛刀签下了一纸合同,一次性把12吨面料发运到了宁波。这一年,这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居然因此而足足赚了20万元,全厂的工资从每人二十几元跃升到七八十元。后来,李如成就成了青春服装厂的厂长,现在他是雅戈尔集团的董事长。
与青春服装厂同一时代发展起来的帅康集团的前身是余姚调谐器厂,邹国营那个时候是一名酸洗工,但他从不以一个酸洗工来要求自己,而是从一个负责任、高起点的管理者角度来看待问题,他利用业余时间到苏州拿下2万元订单救活调谐器厂,成为销售员;再后来七下丹东拿下大订单,盘活了企业,成为销售科长;最后他成为调谐器厂的厂长,现在他是帅康集团董事长。
甬商发展的故事和经历,诸如此类,俯拾皆是。
甬商的第一代创业者毫无例外地都对成功的渴望到了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境界。正是这种对成功的执着,甚至是偏执,成就了改革开放后的甬商。
新时代的甬商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创二代接班等问题,但是不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的甬商,那种对成功和目标的执着和渴望,不可丢,而且还应历久弥重,经久不衰
那可是甬商的传家宝。
甬商的老一辈创业者们说:如果你去远航,那么先不要造船,而是要激发你的员工对海洋的渴望!诚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