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远未形成。而目前业已形成的中国资产阶级群体尤其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
卫祥云:关于当代中国阶级划分问题的研究分析
一、 关于阶级的概念和划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把阶级(也可称阶层,以下同)划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因为马克思当时属于典型的无产阶级一份子,经常被生活所迫所困,常常不得不靠其好友恩格斯的接济而维持生计。因此,马克思对阶级的划分倾注了过多的个人情结。而阶级的正确划分应该是: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其中有产阶级又可划分为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如此大、中、小和无四种划分阶级的方法更有利于研究和分析问题。
只有在正确的阶级划分基础上,才能比较分析其拥有资产的来源、获得渠道和手段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资产的支配欲望和使用权。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无产阶级最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迫切性,最希望改变现状,并努力通过合法的手段或革命的手段获得资产。而资产阶级最愿意维持现状并希望固化这种现状。中产阶级最希望的是稳定。而小资产阶级亦属于不稳定群体之一,暂可划分为无产阶级行列中,易于分析研究问题。
二、当代中国阶级的人群划分
当代中国阶级的人群基本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无产阶级。包括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职工,行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教师,医生和其他科研院所、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工薪人员等。这类人群中虽然也存在收入差距,但不具有分化为一个阶级的必然因素。如以公务员为例,在北京一个处级干部月工资为5000元左右,而副部长级的公务员的月工资也就是10000多元。部长级干部属于内阁成员,不作一般分析。以上其他单位人群的收入差距亦不大。这类人群之所以划分为无产阶级。因为基本不会享有财产性收入。
第二类是有产阶级。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划分为三个群体。
第一群体包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靠劳动所得和经营所得而致富的人群。如民营企业家、部分职业经理人、科学家和文体界明星等。其收入合理且合法。
第二群体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服务业中的高级管理者。年薪大多在100万元左右或以上。其收入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因素,但亦属合法。
第三群体包括用不合法的手段,利用权力和腐败行为攫取国家财富的部分公务员、国有企业高管和其他公职人员。其大部分资产已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转移国外。其资产获得属于非法所得。
2、中产阶级:即属于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收入较高且稳定的人群。但中产阶级群体目前在中国远未形成,不论是其拥有的资产规模,还是对于其资产的保护和保值都属于未定数。所以,从此意义上来讲,我国中产阶级群体几乎不存在。这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3、小资产阶级:既然中产阶级目前在中国远未形成,那么小资产阶级也可忽略不计,暂时可划到无产阶级行列。单独列出只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
三、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之间的互相转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都属于无产阶级。当时流行的口号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谓的解放全人类,就是先把自己标榜为无产阶级,再把有产阶级解放得一无所有,然后大家共同贫穷。这就是当时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连基本的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
改革开放初期,在总设计师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一部分人群通过劳动致富开始了资产的原始积累,开始向有产阶级过渡。八十年代初期,有产阶级的代表就是“万元户”。充其量可以称为小资产阶级而已,根本算不上资产阶级。
改革开放中期,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说在中国形成了一批为数不多的中产阶级。主要包括在外企工作的白领、部分技术人员和一些私营业主。当时,在全社会平均收入较低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群的收入相对较高。因此,成为国家公务员、国企职工和其他工薪人员羡慕的人群而领一时风骚。也被当时的媒体和研究学者称之为中产阶级。现在由于宽松的流动性、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等因素,这部分人群基本被消解于无形,而应归为无产阶级的行列。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政策环境中常常会互相转化。因此,在当代中国,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远未形成。而目前业已形成的中国资产阶级群体尤其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
对于资产阶级中的第一群体,属于合理合法致富,应予支持和鼓励。对于资产阶级中的第二群体,属于合法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是应通过深化改革予以解决的。而对于第三群体,则属于明显的违法行为,应予以彻底清算。
四、关于阶级划分的另类思路
由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互相转化,剥夺与被剥夺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有学者为研究方便起见对阶级的划分与马克思不同。把阶级划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他们认为这种划分不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人群之间的互相转换,只着重于各阶级在经济社会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更有利于研究理论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据说这种划分最先是由荷兰学者提出来的。正确与否,需要见仁见智的讨论和批判。
通过以上对当代中国阶级划分问题的研究分析,试图更加直观明了地提供一幅中国社会人群资产来源、获得渠道和手段的路线图,以利于依法保护合法财产和打击非法所得,并供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研究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参考。
2012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