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H股溢价看金融股投资机会


  A股和港股近几年联系愈发紧密,越来越多的两地投资者习惯将对方市场走势作为重要的投资参考。的确,两地市场的走势相关度过去几年显着提升,A股对港股的影响甚至一度超过美股。两地市场关联度提升并非偶然,从市场结构而言,2006年9月建设银行成为首只恒生指数成分股后,H股和红筹股在恒生指数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当前权重已经占恒生指数60%左右,全市场而言,主要业务在内地的公司市值占比也达50%左右。从资金角度而言,内地外汇管制逐步放开,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额度也逐步增加,资金在两地流动更为便捷。从投资者行为而言,内地投资者逐步成熟,香港市场上的内地投资者比例也显着上升,两地投资者整体投资观念和行为逐步趋同,综合看,A股和港股走势相关度提升的趋势还将持续。

  尽管A股和港股联动不断增多,但两地市场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A股和港股的估值体系还是存在各自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体估值而言,A股和H股已经比较接近。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是衡量A股和H股相对估值的直接指标,该指数通过比较同时具有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在两地市场的价格差异计算A股和H股的相对估值水平。恒生AH股溢价指数以100为基准,当指数大于100时,A股相对H股有所溢价,如果该指数为120,则表明A股相对H股的整体溢价水平为20%。相反,当指数小于100时,A股相对H股存在折价,如果该指数为80,则表明A股相对H股整体折价20%。

  2007年至2011年,恒生AH股溢价指数收盘分别为179、119、121、99、112,可以看到,A股相对H股的估值溢价正在合理回归。由于A股是相对封闭的市场且A股股价和盈利都以人民币计价,没有汇率风险,A股相对H股有所溢价是非常合理的。我们预期,A股相对H股的合理溢价中枢为10%左右,2012年A股相对H股溢价主体波动区间为溢价5%至20%,对应于恒生AH股溢价指数105至120。

  第二,市场风格而言,A股偏好小市值股票而港股偏好大市值股票。统计显示,剔除市盈率为负和大于100的股票,市值排名前25%的A股平均历史市盈率为27.4倍,市净率为3.3倍,而市值排名后25%的A股平均市盈率为38.2倍,市净率为5.5倍。反观港股,市值排名前25%的股票平均市盈率为14.4倍,市净率为2.1倍,市值排名后25%的股票平均市盈率则只有13.1倍,市净率1.1倍。

  不过,A股投资者偏好小市值股票,其实也并非完全不理性。美国股市历史数据显示,小公司整体的盈利增速一般好于大公司,小市值公司指数走势也常常好于大市值公司指数。中国市场规模大,小市值公司成长的空间也更为广阔,略微偏好小市值公司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不过如果小市值公司相对大市值公司溢价太高也并不合理,可喜的是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已经开始向价值投资缓慢转移。

  第三,行业偏好而言,A股市场偏好主题投资行业,港股市场则偏好金融等行业。数据显示,2012年5月17日,76只A+H股中涵盖了证监会13个大行业中的9个。在这9个行业中,金融保险行业A股相对H股(汇率调整后)的平均价格比为1.13,为所有行业中最低,社会服务行业最高达2.93倍。相比港股,A股中的金融保险行业是相对估值最低的板块,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和投资者构成有很大关系。金融保险公司市值大,香港投资者更为偏好。另外,香港金融业发达,投资者对于金融类股票更为熟悉和偏好。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行业A/H比价相对表现要好于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投资者对于金融类股的价值开始逐步发现。

  第四,今年以来A股相对H股溢价低的股票相对表现更好。年初至今,A股相对H股溢价最低的20只股票平均A/H比价从1.00上升至1.11升幅11%,溢价最高的20只股票则从3.30上升至3.56,升幅只有7.9%。可见,在A股市场上投资相对H股溢价低的股票,或在港股市场上投资H股折价高的股票不但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而且实际效果可能也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