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若反复,政策公信力最受伤


  楼市调控若现反复:政策公信力将伤害最大,房价反弹最快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了2012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结果显示,4月70个大中城市中23城市新建住宅房价同比上涨,4月份43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 。具体是:

   一、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情况

  (一)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3个,持平的城市有24个,上涨的城市有3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2%。

  (二)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6个,比3月份增加了8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23个,涨幅均未超过1.7%。4月份,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3月份回落的城市有18个。

   二、二手住宅价格变动情况

  (一)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3个,持平的城市有28个,上涨的城市有9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4%。

  (二)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6个,比3月份增加了7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上涨的城市有12个,涨幅均未超过3.2%。4月份,同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3月份回落的城市有9个。

  始于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快3年,楼市调控取得成效,房价上涨受到遏制,但房价尚未理性回归市民可以接受的价位,地方政府迫于土地财政压力,试图改变调控方向动力不减,在限购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各个地方政府一次次的“新政”试图给调控松绑,芜湖、中山、扬州等地先后出台相关政策,被疑为深度调控下的救市之举,投资、投机性购房的资本蓄势待发。央行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来,央行第二次下调存准率,意味着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资金4200亿元左右。每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被市场视作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信号,面对深度调控的楼市,全国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深陷疲软,开发商视为“曲线救市”,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房地产市场会带来重大利好。

  今年全国两会将GDP目标8年来首度调低至7.5%。四月经济运行的数据出人意料低于预态势,中央银行为稳定增长预期,适时积极微调货币政策,于4月18号执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的新政策。央行宣布2012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此次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意在进一步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缓解当前市场资金紧张压力。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维持在合理水平。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通过政策转型推动国内消费和创造需求,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泡沫,共同影响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扬。虽然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宏观调控不能轻易放松,因为放松极有可能导致投资过热。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放松有利于房地产业,四季度企业融资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预计2012年全年新增贷款为8.04万亿元。上半年截止4月份为止,央行已经投放3.14万亿元,占总投放预测金额的39%。考虑到中国今年下半年10月份左右可能召开十八大,按照以往政府换届的经验来看,换届之前一般抑制信贷投放的力度,换届完成后都会有新一轮的信贷冲动。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当经济出现反复之时,国家可能更多地采取财政手段,去平复经济波动。

  5月17日,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小宏做客中国网时表示,近期楼市成交回升,实为刚需入市所致。当前整个房地产市场正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未来要进一步巩固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各地应真正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去,适应市场‘退烧’后正常的土地出让收入,逐步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针对购房者,“一方面要保证居民合理的自住性需求,把信贷、税收方面已经明确的支持性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对投资、投机需求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继续落实好包括住房限购在内的各项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住建部强调:明确调控方向不改,回调仍是主基调,并称“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货币政策、楼市调控政策决不能大起大落,因经济增速减缓而大幅调整货币政策,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可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微调,楼市调控若现反复:政策公信力将伤害最大,房价反弹最快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存款准备金率今起下调0.5个百分点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住建部关键期定调:方向不改 决不让调控反复

  4月份70个大中城市43个城市价格下降 24个城市持平 3个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