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萨科齐败给奥朗德,失去总统宝座。在法国本土,萨科齐推动紧缩政策,他废除了一些税务优惠,冻结了政府开支,希望在2013年达到政府财政赤字占GDP低于3%的目标。
事实上,法国财政赤字亦的确从2009年占GDP的7.5%下降至2011年的5.8%,但失业率一直在9%以上徘徊。但奥朗德主张政府扩充开支,以刺激经济。但增加开支的资金从何而来?他希望可以向银行及富人加税,不够的靠扩大赤字,政府发债来解决。
究竟是紧缩还是扩张政策对法国及欧洲最有利?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法国的政策取向及其后果,不外乎是等于要找出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有多大。
假如政府增加了100元的开支, GDP受到刺激,因而上升了150元(或其他数字) ,乘数效应便是1,但假如GDP毫无反应,乘数效应便是零。乘数效应愈高,愈表明扩充性的财政政策能有效地把经济带出困局。
不过,政府的开支不是免费午餐,增加开支后,政府有三种方法去支付。一是通过印钞票,但这会引致物价上升;二是立即加税,但又会抵消增加开支所带来的刺激;三是靠借债来付款,但债务将来总要连本带息归还。
在现代社会,储蓄起来的资产都通过存款于银行或购入股票等手段转作投资,既然市场早已运用可用的资源,政府的所谓刺激,自然作用有限。而且政府用钱往往效率低,已是众所周知的。
法国人民年龄中位数不到四十岁,生育率远高于中国香港,并无太大的人口老化问题,教育科技都发达,但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只是中国香港的71%(美国政府的估算)。
法国问题在花费太多
不过,若看看法国的经济数据,便可知扩张性政策完全是走错误的方向。法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已从2008年的20.1%降至2011年的18.78%低位,即每100元收入,经人民及政府消费后,只剩下18.78元,但法国的投资率又占了GDP的20.140%。
储蓄率低于投资率意味着储起来的钱尚不足以支持投资,换句话说,法国的总消费加上总投资比其GDP更大,法国早已是一个不断透支、外贸不断出现赤字,政府财政也是不断赤字的国家。它的国情,显然与需求不足毫无关系,它的问题是花费太多。
在此国情下还以为可以靠扩张性政策脱离险境,岂非做梦?至于扩张政策可否显着降低失业率?我看机会不大。法国9.1%的高失业率源自其高税制高福利,高开支解决不了这个结构性问题。
法国扩张政策走错方向?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