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十年,中国教育为何依然步履蹒跚?


十年以前,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让中国富起来,但国民素质却下降了,社会文明丢失了,再加之因为中国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于是诸多学者与专家就开始恐慌了,查来查去,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教育的无能与失败。就这样,原本平安无事的中国基础教育被扣上一顶“应试”的绿帽子。既然“应试教育”是中国文明丧失的罪魁祸首,既然“应试教育”是祸国殃民的万恶之源,何必不千刀万剐、杀而诛之?于是,素质教育的猎猎大旗便迎风而立,新的课程改革八面开花、轰然雷动。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7月至2001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全国基本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而高中课改也于2004年开始在山东、广东、宁夏、广西等10个省区进入课改。

通过一系列的排兵布阵、层层推进以后,教育部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观念的变化,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中考改革大面积推进,并取得突破。各地探索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创造了不少成功而富有特色的经验。并由此拉开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序幕。真可谓震天动地、欢欣鼓舞……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然而十几年过去了,真像教育部说的那么成效卓著、欢欣鼓舞吗?真正的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无庸质疑的是,中国的教育依然没有能够培养出诺贝尔奖,依然没有改变国民素质的落后现状,依然没有让中国的道德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重塑造。相反的是,教育者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频频,教师们题海法宝依然存在,学生们“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仍然没有取消,整个社会甚至还陷入了道德恐慌的旋涡,走进了混乱与没落的泥潭。这就是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就是课程改革十年以来所取得得巨大成就。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病入膏肓了。至于病在何处,却莫衷一是,难得症结。笔者早就说过,这次的课程改革不是学术的争论,而是一场政治性的革新运动,其利弊得失,是由不得今人评论的。尽管笔者也曾极其赞同新课程理念中的诸多方面,但理想化的功利性的异端突起的否定一切的唯我独好的运动毕竟不是最完美的可持续发展的拯救国民于水火的上等谋略。因为,它忽略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忽略了中国的国情、忽略了这些原本外来的课标要求与教育模式仅仅就是外来的而已。

当年参与课程改革课题实验组的一个教授说: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是有问题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才要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必须大改。于是中学的改革便翻天覆地开始了,以前所有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全部作废,现在中学的教材,全部作废,一本也不要,一个文件不留。国家更是如临大敌,初中改革给了1个亿,高中改革给了1个亿,用两个亿的科研经费做这个课题。动用了134个院士做顾问,从北京140个大使馆,下载有关资 料,根据这140个国家的标准,制定我们的标准,中国的标准,一概不看。同时派12个代表团,到欧洲、美国、日本去考察学习,每个人都出过国。教育部派9个团去考察,看人家是怎么办的。到瑞士去考察,回来就做方案,初中的各项标准都出来了,改26了次,高中的改了17次,四年做了美国40年做不到的事。

除了上述的荒唐与可笑以外,对于课程的实施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国家到地方都明确规定了教师上课不得多讲,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谁胆敢违反,就撤校长的职。再于是我们的课时就大幅度减少了,正课老师在课堂上基本不讲了,而是到了收费的课才讲正课的内容,才把那些所谓对付中考高考的真才实学讲出来,真是荒唐得透顶!

教育部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改革对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可你到各个学校里看看,哪一个把地方课程当回事儿了?又有几个学校懂得什么叫校本课程的?你把他们的校纪校规搬出来看看,哪一本没有严重的错误、不是对学生的进行摧残的?哪一个不是晚上九点半下自习,十点熄灯,不准讲小话等等?有的学校甚至还写上了“学生迟到一次罚款1元,老师迟到1次罚款10元。”怪哉,教育部领导说,没有经过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统统是乱收费,校长没有罚款的权利,可是又有谁把它当真去看待了?

有老师说,我从来不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就是素质教育;也有教师说,我们是穿新鞋,走旧路。还有老师说,口里说素质教育,教的方式其实一点都没变,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更有老师说,新课改让我们无所适从,领导检查、听课是素质教育,领导一走又是填鸭式教育。这苦了谁?笔者说,实事求是才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浮华不实就是自欺欺人、霍乱视听的误导与欺诈。

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在讲学的时候曾说,其实,中国的教育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现在的教育改来改去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只不是一些好事者到国外溜达了一圈儿以后,为了给自己的出国找到一个说法而收集了一些材料拼凑出一些所谓的“成果”而已,中国的教育改革就是这么开始的。——我想,魏书生先生真不愧是特级教育大师,诙谐中简直就是一针见血。这种无谓的“折腾”难道不正是中国教育的弊病与症结所在么?

 事实证明,我们做了很多事,但都是一些形而上学的没有多大意义的迷乱的事情,设若此时不加以反思、更正,恐怕再过20年也培养不出诺贝尔奖的得主来,20年以后我们依然会再次喊出拯救道德危机的口号来!!!

  (李吉明201251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