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箭已上弦(转载)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出了推进金融改革、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强烈政策信号。具体的改革方案涉及诸多备受关注的内容,包括发展民间融资、改革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等。而其中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向外提供融资服务,以及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无疑是所有这12条新政中最受瞩目的两条。

  首先,为什么选择温州呢?

  从地域上看,温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复合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东南沿海及腹地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如果温州探索做得好,可以推广到浙江、上海等其他沿海地区。

  从经济上看,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民间资本最为充裕以及民间金融最为活跃的地区。

  再从人文上看,遍布世界的温州人和温州商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事实上,温州不仅是最适合开展金融试点的地区,而且是最急切需要开展金融试点的地区。

  温州一方面拥有40多万家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区区29家银行远远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民间资金多却投资难;中小企业多却融资难。规模达上千亿元的温州民间资本近年来上演了一出出引起强烈关注的悲喜剧。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几乎也同时伴随着温州资本的所向披靡,起步于传统制造业,股市、楼市、艺术品、农产品、股权投资、高利贷,温州资本几乎无孔不入,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这些市场的大幅波动,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监管机构的神经。

  如何引导这些资金,保障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成为了当局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一次的金融改革可以说是让温州的民间金融真正地获得了“重生”并在沐浴阳光下的机会。

  新政的目标非常明确:要让温州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

  温州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地下钱庄”融资事实上已存在多年,但一直没有获得政策许可。与此同时,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出走,地方经济遭遇困境。

  新政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并提供融资业务。中国政府至今还未允许私人资本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虽然这次只是在温州但毋庸质疑这还是一个极大的政策突破。这相当于将所有这些地下钱庄搬到了地面上,并给予了他们合法经营金融业务的权利。之前温州的民间金融虽然活跃,但时而也会发生债主违约的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无法采取适当的手段弥补损失或通过诉讼渠道解决,这也导致了整个温州民间信用体系其实是比较脆弱的,很有可能发生连锁反应。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政策也让政府机构得以将这些资金纳入到了既有的金融体系中从而更有于利监管并加可以通过对这些民营金融机构的引导和培训,大幅提高他们鉴别风险的能力,从而将整个产业的风险稳定在可控范围内。不得不说是一个两全其美之举。

  第三,通过这一政策,在温州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这对当地的实体经济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在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非常困难,原因有几点:1、规模小、风险大;2、无可抵押资产;3、贷款额度小。而温州这次允许设立的民营金融机构恰恰迎合了这些中小企业的需求,小额短期灵活的融资是其主要业务之一,这使得我们民间的金融资产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也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

  新政中另一个重要的突破是个人境外市场直接投资试点的开闸。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商人们将成为这一新政的最初的实验者。从货币改革的角度看,这预示着未来民间资本可以加大对海外资产的投资并购,人民币跨境流通或更加频繁,规模扩大,这不仅会对当地的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提出更高的业务能力和监管实力的要求,也会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汇率和利率制度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系列金融新政有利于提升温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利于温州经济健康发展,也是全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次重要的探索。温州曾经走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而现在他又一次站在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浪尖上,如今我们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所看到的也许正是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之路。整个方案提及将用5年时间建立起温州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也许用不了5年,中国会再一次令世界惊讶,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