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少说多做


  历史告诉我们说,越是叫的震天响的那些,在真正需要办点事实的时候越是什么也不是。这样的事情我们看的太多太多了,历史上多少次国破家亡,山河变色的时候。朝堂之上那些义正言辞的指责这个人那个人的“君子”们,那些高叫着“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君子”们,最后都干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能够收拾细软提前跑路的都算是不错的了,更多的还不是开门献旧主,下阶拜新皇。也不管有辫子的还是没辫子的主子,只要还给两块肉吃,还不是像条狗一样的作摇尾乞怜状。唉……

  就比如现在网上的那些语言,真真的都是了不得的啊!可是实际呢?嘿嘿,只怕……。也都不过是说说而已罢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孔夫子才是不断的告诫学生们,要少说多做,说的时候一定要想好怎么做,只有能够做到了,说的话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孔子历来的主张就是要将这个“行”放在“言”的前面,没有“行”,还是少说些吧。提到这个“行”,不由得想起杨伯峻老先生对此的翻译。杨老将“敏于行”,译为“工作勤劳敏捷”。这个“行”能这么解释吗?呵呵,不过想想《论语译注》这本书是哪一年写得,也许就知道了杨老为什么这么翻译了,《论语译注》成书于一九五六年,出版于一九七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