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勤:《道德经》与唯物主义


【陈嘉珉按】从评论文章中吸取知识营养是我上网十年来最大的收获。在评论文章中,最珍贵的是批评文章,数月或数年之后细读,常常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为便于集中浏览、温故纠错、增进交流,特开设他山之石-网友批评(转帖)专栏)他山之石-网友批评(转帖)日志,存放已拜读的评论文章。如原作者禁止转贴,告知即删。

价值中国网 历史/哲学 >

张海勤:《道德经》与唯物主义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2-4-22/897819.aspx

张海勤 原创 | 2012-04-22 23:32 |

关键字:道德经 林永青 陈嘉珉 华勤 张海勤

读陈嘉珉老师《〈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哲学巨著——与林永青先生共鸣》有感:

【序曲】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有一段对白:

崔永元让赵本山和宋丹丹说一说,他们二老的过去和畅想一下未来,就是说说你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赵本山和宋丹丹首先演绎了“幼年式”的幼稚:俺俩前天接到镇上的通知,昨天买的车票,今天来到这里。

后来赵本山和宋丹丹批评崔永元说,“你这话问的有毛病,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也不是“今天、昨天和明天”。

崔永元自嘲到:还是我弄错了。

1《道德经》的确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巨著;由于“历史”的原因,它被“哲学家们”说成是了中国“幼儿期”(那个)时代的巨著和中国历史上“第一”哲学名著。

2现代人喜好重温和学习《道德经》,至少可以肯定现代人思想的贫乏;这种贫乏,有历史的原因,有现实的原因;有内因,更有外因。

历史是一种人类生产生活的过程,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生过程;对待前辈们的思想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实属正常;然而,今天的崇拜,就不得不让人有些警觉。

现实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的“经济”凝聚成果,让有思想的“人”不得不回溯历史在哪里?历史和现在有何异同?历史和现在应该更尊重哪一个?

内因,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太让人信服,以至于吸引外资和崇拜西方文化一股脑都进来了,由于经济的成功引进,对西方思想(具体点讲:就是所谓的自由和民主)那一套到了深信不疑的程度,让国人担忧,例如文中所提到的两位。

外因,不言而喻,中国融入了世界大潮中。世界是以西方那套民主和法制为主导,而容易走极端的中华民族不知不觉中,走入了西方通道,虽然感觉到了“不同”,但是为了现实经济利益,还是愿意试一试、闯一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应该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发扬光大?重温《道德经》就能找回这种民族自信和使命。

3《道德经》是奠基中华民族的思想高峰的重要基石,《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盛宴,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存在让后人对历史有了更直接的认识,让后人把历史和现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中华文化的精粹整理成篇弘扬光大。至于,未来中华文化如何表达,当然离不开《道德经》的历史参考价值。

4今天对《道德经》的研读,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所谓的现实意义,就是《道德经》和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与切磋;所谓的历史意义,它说明了中华文化在辩证唯物主义形成中的历史贡献。《道德经》肯定不是唯物主义,但是,也不能归结为唯心主义,我认为它都有;如果分别对待,我认为《道德经》可以说成是朴素唯物主义现实唯心主义的结合体。不论哪一种,都是“人”为的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可能都不同。

5《道德经》的现实意义就是凝聚中华文化。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的思想开放了,但是中华文化的根似乎可以被拔起;作为中国人,需要这种追根溯源的社会现实;特别是今年清明节,央视主动报道:现在清明回家扫墓的人多了。

陈嘉珉老师对易经和佛教颇有研究,文中所述都是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说明历史。林永青先生说“语言之外没有上帝”。《道德经》的历史和现在的历史相差几千年,几乎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或者说大部分,资中筠老师说过,“不可否认,儒家教育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了”。我们且不论《道德经》是不是被漫长的封建统治所“篡改”,只要看看漫长的历史就应该知道:“今天、昨天和明天”一定是有不同的;如果不承认“不同”,那就是“刻舟求剑”了,这则寓言故事我们从小学就“哈哈一笑、人人皆知”。

《道德经》的历史使命,它就是林永青形容的那样:是人类“幼儿期”的伟大作品。相比3000年后今天的我们,用我们人类今天的“宇宙观和历史经验”的看法就是:《道德经》那是和今天相比较的看法,也就是说,用现代“人”的历史观去看待《道德经》形成之“前”的人类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那就是人类物质生产和思想产生几乎具有直接现实性关联的时代(张海勤语)。前面之所以把《道德经》说成是“朴素唯物主义”正来源于此。这里面有三点可以说明:

第一,由于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有紧密联系,所以产生的思想具有高度的“物质直接关联”属性。

第二点,也就是林永青说的“语言之外没有上帝”,正说明了人类思想和物质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说明了《道德经》与人类物质生产之间的某些联系的事实。换言之,《道德经》的某些思想证明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第三,如果把《道德经》形成之后的历史也牵强附合的说成是形成《道德经》的“形成”历史或者说是验证《道德经》正确和科学的那段历史,这都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也可以说成是“后人”对《道德经》的继承、丰富和发扬光大。除此之外,更是对唯物主义的否定。

《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哲学巨著,至少从历史记录来看是确凿无疑的。唯物主义在与《道德经》交融的时代里,我们“人”该如何对待这部中华文化的瑰宝,唯物主义者又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使命,相信那么多能人贤士一定能够给出圆满的答案。

感谢陈嘉珉老师的厚爱!

张海勤 2012-04-22  23:23 Phonixcity of Guangyuan East Expressway Guangzhou City

【版权所有、摘编必纠】

最新评论共有评论2

陈嘉珉 发表于 2012-04-23 08:13  1

海勤先生作文真快乐啊,交流愉快。

张海勤 发表于 2012-04-23 09:15  2

感谢陈老师!《道德经》的研究,就像这几年营销界说的:“让营销回归本原”一个道理。

我们丰富的思想世界里,的的确确需要一股镇定剂和清凉剂。

否则的话,人们思想过于发散,不仅唯物主义被诟病,恐怕佛家也难以幸免。人们习惯于、抑或几乎是不加判别的对历史的继承和批评,任由下去,思想独立之外的“东西”就多起来了。

ICP041343 网监备案1101050605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605

Copyright 2004-2011 版权所有 价值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