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直到温家宝总理最近这么说,关于银行暴利的争论才告一段落。显然,在行业对比中的银行不是最暴利的,也不是最垄断的,社会舆论不满的应该是指银行的利润是行政垄断和制度设计带来的,而不是市场创新和实业共赢带来的。
银行人不能否认,目前我们这个行业存在较高行政壁垒,体现为管理层面的机构审批、准入门槛,民营银行和民营资本呼吁十年至今不得而入;同时,央行的管制利率为银行保留了足够的存贷利差,而银行利润超过80%来自利差。央行放开信贷利率上浮空间,但却限制存款利率上浮,致使存贷利差持续保持高位,制度保证商业银行坐享丰厚利润。
多年来,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创新喊得很多,做得很少。为什么?值得大家思考。说银行业竞争不激烈,且看同业揽储大战和抢客户时的恶性竞争;说银行大到垄断,我们却有着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和小银行。但进一步看,行政垄断的制度设计和一刀切的做法导致机构数量虽然多但大小银行一个样,同质化。小银行没有发挥自己的特点,也没有动力成为特色银行或行业银行,任何银行一味做大规模就等于赚钱,市场根本没有实现多样化竞争。
要改变现在的局面,也许我们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背水一战的勇气。在高层对打破银行行政垄断形成共识的前提下,银行家们接下来恐怕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并着手解决了:第一,商业银行如何去行政垄断化?第二,如何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及银行自主定价?第三,民营银行/民间资本进入即是降低金融准入门槛,加上存款保险制度配套推出后,将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第四,企业破产潮、企业家出逃及民间融资乱象,是否能在金融顶层设计并解决前面几个问题后得以形成“实业+金融”协调互促的局面?——这样的问题是否也可以抛给银联信银行家俱乐部的会员呢,相信你们已经有自己的答案。
最后,借用一个地方银行的信贷经理的话:“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到时候四大行垄断戛然而止。”期待这样的竞争,因为我们都相信市场。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