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央行宣布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两天之后,外汇管理局又宣布,允许外汇市场交易机构持有人民币多头即美元空头头寸。此前一直按照“主动、渐进、可控”三原则缓步推进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近期明显表现出加速趋势。
当前确是推进汇改的有利时机
从政策面来看,目前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立,民间融资正规化开始试水;利率市场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下一步也会加速推进。而相比来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和技术难题相对更少,而且,通过完善形成机制和增强汇率弹性,可以在“不可能三角”的框架下为货币政策赢得更大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外汇储备的被动积累,减轻国际社会的压力。因此,货币当局有动力来推进这一领域的改革。
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已经接近均衡汇率。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单边升值之势,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0%。但从去年10月份以来,受中国经济下行、贸易差额减少,以及欧债危机加剧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双向浮动的频率增加、幅度扩大,甚至一度连续触及跌停。
近三个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继续加大,3月中旬起,香港市场上一年期NDF相对于国内汇率中间价出现连续贬值预期。可以看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态势已被打破,目前正在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增强浮动弹性,将不会对市场产生大的冲击。
交易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此前,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仅仅停留在官方表态阶段,但随着汇改的加速推进,相关的市场建设应会及时跟进,外汇管理局近期出台的公告即出于此种考虑。
在公告中,外管局规定,2011年度结售汇业务量低于1亿美元,以及新取得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的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为-300万美元;2011年度结售汇业务量介于1亿至10亿美元,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为-500万美元;2011年度结售汇业务量10亿美元以上,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为-1000万美元。除全国性银行、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做市商的结售汇综合头寸下限由外管局另行通知外,其他银行适用以上新规。
这就意味着,自2005年9月开始实施的禁止银行持有隔夜人民币多头头寸、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规定已经取消,银行可以根据自己对形势的研判持有美元空头或多头。交易员不必再在日内强行平盘,这将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从而有利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发现。这确实是完善外汇交易市场的重要之举,甚至被交易员认为“意义大于波幅扩大”,因为从以往经验看,日内波幅很少能触及0.5%的上下限。
但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允许采取这种做法的仅仅是一些比较小的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市场上的即期做市商仍然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这恰恰反映出央行对于汇改的谨慎心态,仍然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待经验逐步积累、机制日趋完善、工具足够丰富时再推进下一步改革。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影响深远
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围绕着“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来展开,汇率弹性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日间人民币中间价的弹性和变动幅度,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二是日内的交易波动幅度,目前已经从0.5%扩大到1%。双向波动的加剧和波动区间的扩大,意味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将难以持续,今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频率、幅度、方向将无法像过去那么容易预测,汇兑风险将明显提高。
其对市场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边升值态势逆转,套汇空间缩窄,不确定性增强,将有助于减少热钱流入流出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的扰动;第二,外向型企业在进口和出口时面临的汇率风险将会加大,贸易成本会随之上升,从而会产生更多的避险需求;第三,为满足企业需求,金融机构需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拓展更多的金融业务,这客观上有助于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将会为后续的改革,如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