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成功绝非偶然,优良教育助他圆美国梦!


林书豪成功绝非偶然,优良教育助他圆美国梦!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边缘球员,到现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周时间,荣誉和金钱已将美籍华裔NBA球员林书豪团团围住,他的热度已席卷全美乃至全球,他的商业价值也像火山一样喷发,林书豪的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一旦有机会,他能实现怎样的壮举。

林书豪如今成为了全NBA、全美国,甚至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美国“新闻联播”——CNN焦点新闻专门大幅报道,几乎每一位教练、球星接受采访时都要被问一句“你是如何看待林”的……林书豪的迅速蹿红同样引起了商家的疯狂追捧,林书豪的经纪人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总是有商家的电话打来希望能够和这个华裔小伙子签下代言合同,甚至连林书豪的球星卡、睡过的沙发、用过的书包、中学时的笔记都成为了网络交易平台上的热卖品。

同时林书豪成长经历的曲折和传奇,都满足好莱坞塑造“美国梦”的元素。果然,有人已经开始动了这个念头。昨日,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史蒂夫蒂彻(作品有《当幸福来敲门》、《两杆大烟枪》等)表示,想将林书豪的奋斗故事搬上银屏,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学习到“梦想的力量”。不仅如此,全球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也不得不跟风而行。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总结了林书豪成功8个要点,姑且称之为林书豪成功的八大军规:

一、不忽略周围人的能力

标靶中心的客队更衣室里,林书豪一瘸一拐走到衣柜前。他说自己没受伤,但确实累坏了。8天打了5场比赛,场均出战39分钟,这样的赛程,林书豪在哈佛可从未遇到过。“身体有点麻,”他说,“两条腿都没知觉了。”这再正常不过,对于一个此前每场只打6.1分钟的二年级生,突然晋升先发,拥有了三四十分钟的场均机会,出现疲劳在所难免。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领导力培训)了解到,其实在北京时间2月12日客场打森林狼的下半场,林书豪已经疲态尽显。后两节12投1中,失误4次,正是他体能透支的直观结果。再累也要扛,由此成为林书豪本场比赛的写照,也成就了尼克斯100比98的第五场连胜,或许还将化作“林风暴”接下来的故事主线。

一个毫无保留的林书豪,不断刷新全联盟及尼克斯队历史上的各种纪录,超越艾弗森、追赶詹姆斯、比肩马布里……而在丹东尼和队友眼里,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为纽约带来了胜利。比如在纽约德比中一战成名,令尼克斯结束了此前13战11负的耻辱纪录;比如率队在主场击败湖人,终结了尼克斯对湖人的9连败;又比如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帮助球队在标靶中心涉险过关,拿下本赛季最长的5连胜。

面对林书豪不愿下场休息的态度,尼克斯主帅丹东尼恐怕正求之不得。因为如今这支尼克斯队,似乎已经离不开林书豪的场上组织与个人进攻。“他打得很出色,”丹东尼说,“我知道他有些累,到后来都没法发挥正常水平了,但他在场上的领导力是无价的。那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必须派他冲锋陷阵的原因。”

二、抓住机遇,不绝望

抓住机遇,林书豪只是第三位能够进入NBA的哈佛学生。他也只是一小撮能够登陆NBA的亚裔美国人之一。在三个星期前,他还曾被尼克斯队下放到NBDL球队宾州伊利海鹰队。在这个赛季加盟尼克斯队之前,林书豪曾被两支其他的NBA球队裁掉。即使没人相信你了,你也不能对自己绝望。

三、家庭的互相支持

林书豪的父母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台湾移民来美国的。夫妻两人对运动都谈不上喜爱,不过,林书豪并非与篮球一见钟情,那个赛季,“他有一半比赛是站在球场中央吮吸大拇指”。后来,母亲不再去看他打球了。林书豪恳请母亲重新回到场边。她承诺儿子只要改变态度,就会去助阵。他当即就表态“我会拼命,努力去得分”。母亲真的去了,而林书豪也砍下儿童比赛规则下所能得到的最高分。

整个孩提时代,林书豪完成家庭作业后,就和父亲一起泡在基督教青年会的篮球场上。“很多亚裔家庭对学业看得太重了。但我觉得,能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同样很棒。我很享受这一天伦之乐。”林杰明说。高中毕业的时候林书豪进了哈佛大学,他可不是靠着自己会打篮球争取奖学金,而是通过正常的途径进入了这所世界最知名的高等学府。

“进入大学后,我是球队中最瘦小的一个。唯有拼命努力去提高自己。”林书豪说。从大三开始,他就成了哈佛的头号球星。每年的“疯狂三月”,NCAA便进入了决赛圈的厮杀,全美都会陷入疯狂。往常,哈佛大学校队的球员们此时只能藏身于图书馆,两耳不闻篮球事,刻苦攻读。因为他们已经有64年与NCAA决赛圈无缘了。2010年夏天,林书豪成了改写历史的那个人。他率队奇迹般打进决赛圈。

四、保持谦虚

林书豪是虔诚的基督徒,他的生活很简单,思想也很简单,对这项事业的热爱也是发自内心的,也可以说是从小他在这种文化中熏陶慢慢养成的思维理念和文化习惯,这些东西是他真正练到这种水平的根基,并不是从小就告诉你“你要像林书豪这么练就能成为NBA球员,以后一年最少三四百万美金”,小孩没有动力,不知道这些东西。对于篮球的热爱,要从小时候的文化理念和环境熏陶来打造。

无法确定林书豪或许可以引发的这场变革是否更胜姚明,但他之所以成为舆论的焦点、一种现象,首先因为他是黄种人。他够努力,他还算有天赋,这都是真的,但如果他不是一个黄种人,没有多少人会去理会他;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一名医生的家长们,不会记得他的名字。

五、沟通交融

他是一个美国人,以他这样的条件在美国比赛,他跟其他人没有沟通上的问题,文化也可以接轨。我们就要反过来想了,在NBA打球,在文化方面,尤其是球员,如果让中国本土制造的球员到美国打球,首先文化上、语言上能够适应,接着才能让你的技术发挥到你想要的程度,这一点上我认为姚明是一个典型范例,你要先跟你的队友得到交融,才能够成功。

六、做第一个自己而不是下一个谁

人们喜欢你是因为你保持自我,而不是模仿他人。你应该保持自我,而不是做迈克尔·乔丹的二流复制品。世上不可能有另外一个迈克尔·乔丹。只需要做林书豪——你自己。不管那是什么。这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努力——只是意味着你应该找到自己擅长的,然后坚持下去。球迷们会因为你保持自我而爱上你,就像他们喜欢林书豪一样。朱迪·加兰(JudyGarland)此言妙矣:“永远做一流版本的自己,不做二流版本的别人。”

七、时刻准备着

如果过去这么多年林书豪没有努力训练,从而完善自己的技术,他就不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工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成功只是努力工作的副产品。如果你有一个虎妈(TigerMom),天天督促你努力工作,这就非常好。如果没有,那请让你的自觉成为你自己的虎妈!早点起床,晚点睡觉。林书豪没有任何免费入场券。何况你呢?你只能控制你所控制的东西,这意味着你应该比身边的人更加努力。

八、当机会来临时要好好把握

尼克斯队之所以让林书豪打上首发,实属无奈之举,他们的伤病球员太多了。拜伦戴维斯(BaronDavis)一直无法上场。其他控球后卫也不能出战。卡梅罗·安东尼(CarmeloAnthony)受伤了。阿玛雷斯塔德迈尔(AmareStoudemire)因为家人去世而离队奔丧。如果林书豪浪费掉这个机会,他将不会得到我们的关注。但是他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在生活中,你从不知道机会何时会降临。通常,在你最不期待的时候,机会就会出现。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机会,不要挥霍掉了。

在职场中,大家都在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却鲜有人意识到其中利害。事物的发展总需要“量”的叠加,如果只是一元复始“涛声依旧”,没有余量的贡献,发展是无从谈起的。奉献无论大小,超出常量,那就是功德,未来的功德碑上就该镌刻名姓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