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是老读者支持本栏多年的朋友,我倒想问问各位,在本栏见过多少个温情故事?若果你们反问笔者有没有?笔者答案很可能是没有! 有位资深读者形容阅读本栏多年的感觉是:一个人手握两板快掣薄壳手枪,冲入敌阵中,然後密集格杀,再安然出阵。不过为应对过去一周的竞选戾气,今天特为读者送一款温馨故事,这温馨故事虽然是关於何华真的,但何华真一直不知情,直到2012年2月份。
送钱尚要冷访?
话说2月初的某天,笔者去一家企业参加他们的行政层会议,与会前只认识他们的两名家族成员,其他行政人员一概不认识,开会前在走廊,被一位行政人员拦着,问我是否对他有印象,笔者说没有,他说他是笔者在80年代末,赞助浸会学院(当时仍未是大学)辩论比赛,其中一名辩论队成员,我顿时记起该辩论队的其他两名成员,一个在90年代任职物业仲介(顺道在此提醒各媒体报导员,勿因简体字,搅乱读音,仲介是念讼介,而不念作终介)。当时他的办公室与我的相邻,另一个在2000年左右,罗祥国尚在中大MBA任教时,请笔者演讲时碰到,任职步步高点子,前後差不多过了1/4世纪,终於碰齐这枝小队了。言谈间他一路感谢笔者出钱出力,支持浸会学院的辩论比赛,并称笔者为 “师兄”,查实笔者从未在浸会念过书,演讲倒有多次,於是无法不更正他,他更觉诡异,认为除非是毕业师兄,否则天下间哪有人做这样赔本的赞助,并对我说,向外找赞助商,是他当年的提议,至於从何找到敝司,则不得而知。而真实答案竟然是因为当年笔者钦定要赞助辩论比赛,派出助手逐家大专冷访,最後找上浸会,与该校非亲非故,出钱赞助还须自行冷访,直吓坏这当年小哥。
小兵胜巨人
笔者当时除老怀安慰外,实在没有很大的感觉,反正所花财力物力,早已烟消云散,英雄勇,何须记?再聊下去,竟然有两事不知,这位小哥当年是副辩,笔者本来评及荐为最佳辩员,由於他当时是念大一,队长是念大三(毕业年),他提出孔融让梨之议,将最佳辩论员奖让给师兄,当时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他,大师兄当然高兴,这小师弟更高兴,并且很诧异笔者会马上答允。其实这类人性化的 “行政决定”,随便一天都几十个,那有丁点记忆,他感动,我却毫无反应。跟着下来的一件事,20多年后,居然吓得笔者这自认 “泰山崩於前色不变” 者目定(口尚未呆)。话说当时的专上辩论比赛沙场,从来都是港大、中大轮流包办,浸会辩论队有了笔者这微不足道的赞助,竟然在当年因资源强化後,来个大卫王胜巨人哥利亚般的冠军,而当时的浸会资源异常匮乏,校内比赛是在铁皮造的前军营外举行,犹记得领奖当天差不多被太阳晒溶。
咀力胜笔力
今天这位小哥在企业的融资前准备会议,恰如其分,不卑不亢地向拥有层提出合度建议,而且清晰地突出资金方与创办股东间的期望差异,准确而有深度,实拜当年辩论队而非学堂为主的砥砺,当全世界在乱叹Leadership领袖才时,得要知道,读多少书,历多家名校名企,与多少当世人物交往,额头没有参数显示,只能由他的话语量度,辩才高未必等如好领袖,但辩才基本水平不达,却代表思路不清,反应不够敏捷,而最终所言,不能够赢得大众 / 小众认同的,更实实在在代表领导能力不足,在民主以至半民主社会,谁都没有绝对权力,所有决定,基本上都是透过咀巴赢回来,纵有惊天治国之才,若咀皮不及格,如韩非子生为贵介子弟,口吃情况太严重,在韩国当个总参谋都几乎不成,最多只算个文胆捉刀,奉劝一众父母,勿只注意儿女笔下成绩,而忽略其咀皮能力,若望子成龙者,咀皮更比笔力重要,在促其快,准,巧之余,更要赢得人心(当然之後要干实事),在此谨希望诸位当年辩论队同学,见本栏後早日与笔者再联络,而各界善长,在支持教育,支持所谓正能量之余,更应支持下一代雄辩正言,让人类好好再向前迈进。
善行中的,小惠成器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