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化名城 构筑双健乐园
——浅谈北海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 本文的由来与初衷
近日有缘拜读了“北海中华文化促进会给市委市政府的建议—北海文化强市建设方略(纲要)”(简称“建议纲要”)。笔者认为该“纲要”立点高、视野宽、观点明确、建言中肯,可操作性很强。堪称紧跟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市委市政府补台献策的贤明之举。本人作为北海文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愿为该纲要的具体实施,再进一言。
二、 北海的历史与现状
北海市被国家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根据之实,内涵之丰,肯定是北海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和基础,无须余陈。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今天我们要想把贵市建设成文化强市,必须纵观横览,面对现实。目前北海的现状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八句话:
高楼林立住户少,路宽灯亮摩的多,
市容欠美秩序乱,资源丰富待整合,
旅游观光景点稀,文化娱乐缺场所,
候鸟不少站不住,棋盘不小局需活。
三、 北海的地位与使命
作为泛北部湾开发区桥头堡的北海市,其战略地位之要,有目共睹。在笔者看来,这里所说的桥头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前沿阵地,而是泛北部湾开发区乃至东盟十加三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集散地。它应该既具有吸纳各方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功能,又能够发挥引领未来的灯塔作用。这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亚洲繁荣的大好形势赋予北海市的伟大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把它建设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市。对此,咱们北海市自身的上上下下,全社会一切关注北海命运的有识之士,都应有这样一个清醒而又自觉的意识。
四、 北海的优势与潜能
要想把北海建设成具有信息集结和灯塔功能的文化强市,使我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须把北海市的客观优势及其潜在的能量分析透、把握准、利用好。北海的优势与资源,本市文促会的“建议纲要”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陈述,值此无须多赘。笔者仅就“建议纲要”笔锋未及和与下文有关之处,略提几点,简而言之,曰:“富氧空气无渣水,区位优越多空房,
南珠海产金花茶,物产丰富又多样,
三面环海金银滩,科学养生闲地广,
全球精英想长寿,国有珍宝易老黄
(易经、老子道德经、黄帝内经)。”
五、 北海的开发与未来
笔者认为,北海市的开拓与发展,一定要在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战略部署所作的发展规划的同时,充分发挥前文提到的几大优势,用足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与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及社团联手,通过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把国家民政部拟在北海筹建的“世纪爱晚工程北海中心”和中国老年学学会科学养生专业委员会北海工作站正在组建的“北海科学养生基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快把整个北海市组建成高举“易、老、黄”三经大旗的“身心双健康乐园”,简称“双健乐园”。
这个通过各方资源整合组建成的多功能复合平台,必须以中央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正确理解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实质。通过立体兴办“身心双健康乐园”,全世界有条件追求健康长寿的各路精英,必然会分期分批的云集北海。由于这些精英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优秀载体,所以,随着他们的频频光顾,自然就会把各种高层信息带到北海。通过他们在我们“身心双健康乐园”接受一段时间的“三经”保健理论培训和中医养生实践,不仅将使北海的各方面优势和现有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有效利用,而且也一定会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推广,很快在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得到发扬光大。从而为引领人类用天人合一理论共建和谐文明新时代做出积极贡献。
到那时,对内“三南(东南、中南、西南)”物流交汇,对外面向亚太诸国的北海,定将成为一个融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横连世界各国,纵瞰人类社会,天天都会精英云集、月月均有高层往来的文化高地。其信息集结、引领世界的灯塔功能自会日渐显现!
话既至此,恕余赘言:
欲登九重天,必先造云梯,内功不练就,登天力不及,
吸纳百川水,必须堤坝齐,三才皆具备,方得魂附体。
本文作者—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科学养生专委会副主任
北海中华文化促进会专顾委委员 马东来
2012年02月1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