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A股跌跌不休原因所在


  2012年03月29日,沪指报收于2252.16点,下跌32.72点,跌幅1.43%,成交680.2亿,深成指报收9418.22点,下跌112.93点,跌幅1.18%,成交615.8亿,两市合计成交1296亿,与上一交易日量能稍有萎缩。

  沪综指自2月底见阶段顶后持续下跌,“元凶”是谁?笔者认为,从政策层面与经济基本面上看,日前有六大利空消息:一是全国企业盈利下滑。国家统计局03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2%;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9.48个百分点。这一消息加剧了投资对于企业盈利下滑和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二是新三板分流担忧。3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北京路演中心调研新三板推进工作。在推出的时间点上,申银万国最新观点预测认为,今年三季度推出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担忧分流目前A股资金。三是政策放松预期减缓。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提出搞好物价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市场对于政策放松的预期再次落空。四是地方社保基金投资被限。社保基金大会原定于3月29日在深召开,本界会议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广东养老金寻找管理人。据最新消息,此次大会将延期至四月初举行,地点或设在北京。广东社保寻找管理人之路再起波澜。五是宏观经济不容乐观。深圳市统计局3月26日在其官网上发布的统计快报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深圳的主要经济数据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这种现象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是非常罕见的。令人担忧的是,一直占我国近1/8进出口总值的深圳,今年在外贸方面也出现了负增长的格局。六是国债期货获证监会立项或对股市资金分流。受关注的国债期货上市获实质进展。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债期货日前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立项。此举宣告国债期货从交易所筹备研究阶段,升级至期货新品种的上市审批流流程阶段。

  除去政策层面与经济基本面的不如预期外,一级市场新股发行不断也对二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抽水效应”。根据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49只新股首发,其中3月份至今的20个交易日中有26只新股首发,即平均每个交易日都有新股发行,可谓“细水长流”。数据显示,1月份沪深两市IPO募集27.466亿元,为近几年来的月度最低募集资金额;2月份募集151.006亿元,3月份募集166.069亿元;今年以来新股IPO共募集资金344.541亿元。在49只年内发行的新股中,7只在沪交所上市,25只在创业板上市,17只在中小板上市。今年以来,沪市主板IPO共募集了107.80亿元,创业板IPO募集了130.12亿元,中小板首发新股募集了106.62亿元。与此同时,年内45只上市的新股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远大于收益。截至3月28日,34只新股下跌,仅有11只新股累计上涨。新股中表现最好的是环旭电子 ,累计上涨了18.57%,表现最差的蓝盾股份上市后累计下跌33.86%,利亚德累计下跌33.19%,三六五网 、雪迪龙 、吉视传媒 、富春通信和蓝英装备上市后累计跌幅均超过了20%。除去IPO募集资金外,沪深两市今年以来再融资额仍持续在高位。根据统计,1月份共增发166.518亿元,2月份为121.972亿元,3月份增加到423.547亿元,远高于IPO募集资金额。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423.547亿元的增发额仅次于2011年12月份的596.466亿元、7月份的521.732亿元以及4月份的429.675亿元。如果回顾去年行情的话,会发现4月份沪综指下跌0.57%、7月份下跌2.18%、12月份下跌5.74%,而截至3月28日,沪综指3月已累计下跌5.91%,再融资压力对A股的影响可见一斑。

  目前,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已飙升到超过2500家;而美国股市200多年才上市了3600多只股票,中国股市的融资规模全球第一,时下扩容速度再次居全球之冠。在全球股市相对温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由于受到持续不断的大跃进式扩容压力而疲软无力,加上政策层面与经济基本面的不如预期,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大盘一有风吹草动,即清仓观望,场内浮筹越积越多,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难现踪影。“中国股市真多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新三板和外板,都是服务大老板”,一股民这样感慨道,“老板笑了,股民哭了!股市这样无休止地扩容,众多企业是解决了资金问题,可有没有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以及股民的利益?”如何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值得监管层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