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民企老板都是没有驾照的“司机”


  前不久,媒体上公布了一个数据:2011年,在严格禁止酒驾后,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有6.2万人死于车祸。而汽车保有量在7000多万辆的日本,车祸死亡人数只有区区4611人。汽车保有量2.85亿辆的美国,车祸死亡人数只有4.2万人。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媒体还有分析说,在这些死亡人数世界排名第一的交通事故里,有近50%是司机违章所致,也就是说,经验不足的、违章的司机才是最主要的马路杀手!

  其实,在关注民企发展时,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7年,而美国企业为8.2年,日本企业为12.5年。改革开放以来,到底有多少企业倒闭?倒闭企业数量是否也是世界第一?因为找不到相关数据佐证,准确数量可能无从考究。但是,透过上个世纪曾经“独领风骚好几年”的爱多、南德、巨人等众多知名企业在今天已经成为传说的残酷现实,透过现在各地工业园区那些挂着低价转让横幅的荒芜厂房,透过在后危机时代企业主们那些纷纷跳楼或者弃厂外逃的事实,我们基本能判断出这个数量不是第一也绝不会第二。

  实际上,关注中国企业发展的人士都知道,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都存在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崩盘现象好好的企业说没就没了、好好地老板说走就走了,昨天还在天堂今天就已经到了地狱。所谓“成功3年,崩盘3天”,“其兴也勃,其亡也速”,“辛辛苦苦十来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等等,就是中国企业的生动写照。

  那么,在排名世界第一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同样是排名第一的企业倒闭现象之间,在那些制造车祸的司机与致使企业倒闭的老板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有没有可以借鉴的规律或者是让人警醒的教训?

  其实,民营企业也就像一辆正开得飞快的汽车。尽管车速很高,但这辆汽车的配置却并不怎么高,很多企业就像一架牛车,甚至就连最基本的辅助系统都没有,车上没有安全气囊不说,车胎、方向盘及各种零件都是隐患多多,整个控制系统漏洞百出。这架战车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发动机”性能良好,动力强劲,激情澎拜,尤其让人最为提心吊胆的是:在企业这架高速战车的司机座上,坐着的居然是一个个“没有驾照的司机”。

  相对来说,汽车司机还有人管住,还有人负责发个证照,但是,在一个有奶就是娘的社会里,有钱就可以做企业,没钱搞钱也可以做老板,谁都不管你的钱哪儿来的,谁也不管你这个老板什么身份什么来头,是否具有做老板的资格,是否有能力驾驭这架战车,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会赚钱能赚钱就行了。没有人会为你这个“司机”老总发一个执照的。而且,因为不用“考驾照”,这个“司机”也就不受约束、也不太守交通规则,不爱系安全带,尤其还喜欢“大胆飙车”,更喜欢随时随地变道冲红灯,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事情也都敢做,纯粹只凭老板的个人性格和爱好。至于要把这架战车驶向何方,很多老板司机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在分析那些潮起潮落、昙花一现的企业现象,我们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都必须首先遵循而不是违背这些基本定律,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性。很多企业的失败根本不是钱、不是产品、不是市场,更不是激情,而恰恰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不了解,缺乏对秩序的尊重,更缺乏对控制系统的把握和掌控,都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或几条所致。

  一个只知道加油,不知道控制速度的司机,这显然也是不合格的。对一辆汽车来说,动力强劲也并不是一件好事,上海一汽车老总好像就是开着一辆据说是“动力最强劲的跑车”,在高速路上不知不觉跑到了220公里的时速时,连人带车一起挂掉的,开车最快的世界冠军也是刹车用得最优秀的,跑得最好的也必定是那些刹车系统、预警系统、控制系统最完善最先进的车。在那些曾经辉煌一时但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的的企业里,好多企业战车就是在跑到悬崖边上时,这个“司机老板”才发现企业这架战车根本找不到刹车。

  当然,司机没有驾照可以补考,企业老板不懂经营管理也可以学习,只要虚心一点就行,史玉柱、孙宏斌不都是二次学习成功的典范吗?只是这个学习的代价太高了一点而已,普通人可能承受不起啊,企业最好不要走到这一步。遗憾的是,很多老板连二次学习的机会都不再有,更有很多人把企业搞垮了都还不知道怎么垮的。

  其实,考个驾照也并不难,把车开好也不难,企业经营管理也很简单,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也就是“人”和“系统”所以,没有系统时就必须赶紧先去打造系统,系统有问题时就应该赶快去维护和完善,在系统基本稳定之后,管理主要就是管“人”了,而“人只有在系统里才能体现出价值”,所以,“管人”就是把人装进系统里就行了,一点都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