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母校西安翻译学院发布消息,杰出的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丁祖诒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作为学生,3月13日晚连夜奔赴西安。3月14日、15日在恩师灵前守护,悲痛、感恩,思忆良多。回蓉之后,稍作整理,谨以此文,追思恩师,感怀化育;祈愿由恩师所拓荒的民办教育事业,倡导的高尚教育能惠泽万千未来,告慰恩师在天之灵。
先生,植树节这天走了,平静、安详。
心中,留下了他大爱的种子,无私、利他。
为送先生最后一程,和其他各地的校友一样,在匆匆的处理完公务,安排好校友会的追思活动之后,带着很多校友、企业家、朋友同事的重托,连夜奔赴西安,吊唁、守灵。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自打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时,心中的悲恸,使得泪如泉涌。
网络的通达,使这一消息霎时间铺天盖地:四川校友会组织、异国他乡的同学、企业、朋友纷纷电话安慰,并希望通过我转达对先生的哀思。虚拟的网络,一下子变得悲痛:悼文、挽联追思着这位杰出教育家的光辉足迹。四川、广东、上海、深圳、青岛等地校友会也纷纷自觉、自发的组织各种形式的签悼、追思活动,沉痛的悼念、深切的缅怀先生的离去。
远在北京,仅是多次听我讲起过先生高风亮节的清华大学汪大正教授,虽与先生未曾谋面,但闻此噩耗后,也悲痛异常。他在微博中慨叹:一位院长能赢得他的学生如此的爱戴,如今还有几人?随后在微博中写了一首诗:丁老驾鹤向西行,万千学子亦动容。呕心沥血几十载,为师为范大道行。虽死犹生真君子,育人伟业建丰功。桃李满园应无憾,继往开来照汗青。—悼未曾谋面的丁祖诒先生。
与先生在2010年有过一面之缘的,成都亦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永辉夫妇和彩源服饰的创始人吴明发先生也通过电话表达对先生的沉痛哀悼:“敬爱的丁院长的离去,不仅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们企业家的重大损失,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位导师与朋友”“丁院长的精神将在优秀的西译学子身上传承,丁院长的丰功伟绩必定彪炳史册”。《拜望民学巨擘、西译创始人丁祖诒教授有感》:蓉城驱车三秦行,拜望民教拓荒人。身体力行皆入道,和谐奋进亦从容。爱生如子人为本,力挽狂澜真性情。学为人师行世范,化育菁英做甘霖。今天先生的离去,您可放心,您的精神正在学子身上传承。
很多与先生未曾谋面但对先生万分敬仰的部分企业家代表,纷纷表达对先生的崇敬与哀思:刚刚出差回来的成都市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成都喜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丽女士闻知噩耗,即刻亲自约见并了解情况,沉痛哀悼,她说:“与老院长未曾谋面,但经常听你讲起恩师的高风亮节,他的精神不仅教育了你和所有的西译学子,也教育了我们企业。我们应当深切的缅怀这位人民的教育家。”作为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成都新得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利民先生,在2008年抗震救灾时,早就被先生的无私的大爱、义举所震撼。当晚听到先生逝世的噩耗时,他说“丁院长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师者、教育家,他的逝世不仅仅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作为企业代表,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送他最后一程。”成都宇道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姚治臣先生年初早就专程前往陕西拟去拜望仰慕已久的先生,当法门祈福完毕之后,先生身体严重不适无法相见,无奈之下调头回川,没想这成为永久的遗憾。当闻听噩耗,姚总莫名悲痛,他说:“丁老先生高风亮节,德昭后人。祈愿丁老先生一路走好。”
这一刻,我发现先生,究其一生,影响的不仅仅是西译的十万学子。
终南苍苍,太乙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德音在耳,敢忘之乎
从进入西译的第一个开学典礼起,院长都会给我们唱一首歌:《敢问路在何方》。由此,我解读院长的角度,由光环延伸至背后的历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于是才有了我在《浅谈对创业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提出对创业的最初思考来源于母校西译。
筚路蓝缕的25年,从中国民办高教荒凉的处女地实现了零的突破,到靠勒紧腰带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变的信念和完全“以学养学”自我滚动的发展;为国家累积了数亿元固定资产并带动、盘活和振兴了一方的经济;从圆了一批批有志成才的年青人求知的热望和追求大学的梦想,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复合型人才;从第二希望工程理念的提出到倡导高尚教育,构建人才高地的畅想,难怪您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会铁定的相信:难怪您会那样坚毅的肯定:我们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迎来的将是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
务实奋进的25年,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世界在这里睁大了眼睛”到“梅开二度,香飘八方”;从与大洋彼岸45位知名社区大学校长和教授同聚一堂共话教育的满腔激情,到为申奥助威万里行谱写下华夏最为壮观最为动人的壮丽诗篇;从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暨陕西民间艺术节“拥抱太阳,为西译喝采”的专场文艺演出,到充满希望的亮点伴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再次高歌:创东方哈佛!的伟大“狂”想;难怪您会又一次坚毅的肯定:“我们民办西安翻译学院必将代表中国的民学走向世界!”
与时俱进的25年,从形成“第二希望工程”理念并完成艰难坎坷的初创,到发展成为举世瞩目且享誉海内外的民学的“北大”“清华”和“东方的哈佛”;从众多学生、家长和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与争相报道,到西译现象暨丁氏教育模式理念高层研讨在京的数次召开;从各级领导的情注西译,到岚清总理视察西译,高度赞扬西译学子特有的灵气并在相关会议上数十次盛赞西译;从连续数年火爆的招生和毕业生推荐就业满堂红的喜人形势,到先生应邀荣登北大世纪讲堂激情的演讲赢得的阵阵掌声取得的巨大成功时,您深情的呼吁:“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北大、西译共筑中国教育的辉煌!”
硕果累累的25年,从母校98年率先迈向万人民办高校,到荣登中国十大万人民办高校之首;从国内的各项大奖接踵而来到8项国际大奖桂冠殊荣的情有独钟;从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东方之子”到美国哈佛商学院的世界级“管理大师”;从独领风骚于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到名列前茅于中国10大高校和10大校长排行榜;从从杰出民办教育家到西安十大魅力先生;您总是满怀深情的如是说:“……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这个巨人是关心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伟大群体,这个巨人是和我同行的1500名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这个巨人更是我魂牵梦绕的数万名西译学子……”
未曾忘记“把后边的灯打开一下,我要再看一下我的学子们,常回家看看,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未曾忘记您“四两热血也沸腾”,未曾忘记“三秋相隔,我越来越想念你们,你们似乎已融入我身体的一部分,我爱你们,我要永远呵护你们”
七十三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肩挑道义谱诗篇,无私奉献;
二十五载 ,行为严师、爱若慈父,桃李天下果满园,含笑九泉。
德音在耳,敢忘之乎?不敢忘也!
谆谆教诲,寄语勉励
2001届的毕业典礼上,在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后,有幸被您总结为98级三个不简单中的一个不简单,使我倍感振奋。尽管我清楚作为先生的学子,自己仅是沧海之中的一滴水,但有了您的勉励,就有了更大的力量,去实现自我的挑战与成长;去接受人生的历练与考验。
2003年教师节,我特意回校拜望您,您很早就在守候着我的到来。在家里,听我工作的汇报后,您勉励我,要懂得坚守,要沉得住气。
2008年,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之时,正在一线带领员工参与救灾的我,接受了您的重托,作为母校的特使,采购25吨大米和1.5吨菜籽油,作为紧急救援物资送到了重灾区什邡,什邡市人大主任、统战部部长亲切的称我为“西译播撒爱的特使”。在6月19日,专程回母校向先生复命时,您握着我的手,赞许的说:你办事,我放心!
2010年,在陪四川企业家专程回母校拜访您时,劳累了一天的您,坚持带病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座谈。席间,您直率的对他们讲,“今天,从身体上来看,我应闭门休息。但今天不能休息,因为你们来了。是伟刚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也是西安翻译学院的朋友”。
毕业十余年,对您的精神的品读与思考从未间断,每每有关于您访谈、报告,我总会抽时间去学习。您的管理思想已经影响了很多企业的发展。《在变革中和谐、在奉献中亲情,在希望中奋斗》、《问道柳传志:创业在路上》、《坚守,心念的力量》、《浅谈对创业的思考与实践》中都有院长精神的深深烙印。
记得在2011年中秋晚会上,坐在电脑旁看了晚会并听到您唱的《为了谁》之后,不觉潸然泪下,也不知为何,总觉得内心被深深的撼动。随后,写了一首诗《致敬先生》,送给您的:萧瑟秋风尽改颜,人才高地谱新篇。爱生如子人为本,以身作则敢为先。和谐变革齐奋进,读书做人行胜言。自强不息德载物,高尚教育满人间。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作为令人尊敬的长者、师者与智者,先生平静、安详的走了。含笑九泉。3月12日,当听到电话那端,党委小惠书记痛哭的介绍您最后的留言,院长希望自己的葬礼简单一点,不去给任何人添麻烦时,心再次悲恸。先生的一生,从来没有自己,也从来没考虑过自己。
行为严师,爱若慈父。—位能将生命与爱全部托付给民办教育事业和莘莘学子的长者,师者,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追思怀念。
微博中,先生于2011年6月,刚刚做完手术便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亲自参加全国政协“民办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专题考察组的汇报的照片,在网络中风传,这次您是被救护车送到了会议室门口,会议您在倡议疾呼,两条手臂上的输液同时进行,让见者无不为之动容。您身体力行实践着高尚教育。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红烛精神与您的伟岸交相辉印。
很多人,真的不理解,西译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核心在哪里;很多人也不理解,毕业多年的学子,为什么总是对母校魂牵梦绕;很多人更不理解,企业管理者们为什么会像您的学生一样,通过网络去聆听您的访谈报告。。。。。。这一切,都是因为您的无私无畏,因为您的无疆大爱。
您走了,但您的声音却时时在耳畔回响:我非常爱我们的学生,一届一届的迎来送往,我要永远和我的学生同行;哪怕这是一种理念,这是一种愿望都可以:就是我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学生;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屏息停搏八千跳,借来七彩架心桥,安得增寿五十载,相伴后生到地老。。。。。。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先生给我们传播了一种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奋进;百折不挠、务实创新;率先垂范、敢为人先。先生的精神,本来就是一把尺子,不仅可丈量天下从教者,为师者和有师之谓者;亦可丈量创业者,为事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桃李春花掀泪浪,终南苦水祭人师。
过去,您在守望着我们;曾经,您在守候着我们;今夜,学生将在您灵前守护、追思。
变革创新,务实奋进 ,二十五载建方舟,春风化雨大爱无疆,哺育济济英才满载希望搏击长空,魂牵梦绕念终南;
行为严师,爱若慈父,一十二字铸熔炉,以人为本无私奉献,化作缕缕春风陶冶情操身教言传,高尚教育满人间。
正如清华大学汪大正教授的勉励,化悲痛为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像丁院长用毕生去追求高尚的事业。继承先生遗志,在人生中实践、传承并弘扬西译精神。
灵前,哀乐低回;窗外,天公垂泪。
先生走了,但留下了一串光辉的足迹:留下了精神、留下了信念、留下了灵魂。
先生没走,他永远的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无疆大爱将成永恒。
悄然发现,大爱的种子,已经落土,它将:发芽、长大。
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