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与恶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这话说的有意思,如果依据传统的理解:“好”,就是喜好;“恶”就是厌恶。那这句话直译也就是“只有仁人才能喜欢人;厌恶人”。呵呵!那样倒好了。不仁的人,既不能喜欢人,也不能厌恶人。为什么? 是没能力?还是没权力?不论怎样解,都似乎不通。为什么呢?南怀在骂了宋儒以后,就说其实这一章和下一章是本是一章,宋儒给分错了。但是现存的数据显示,汉儒的版本似乎也是这样。而且,南怀大师又把下一章解释为真正的仁人,是没有什么厌恶的,间接的否定了这一章,似乎逻辑上也有些问题。既然人家是大师,愿意那么说,俺也没办法。下一章再讨论这个。

  那么这一章的“能好人与能恶人”又如何解呢?何况还有一个“唯”,那么就是说除了“仁者”就不能有好恶。夫子何意呢?或许还真的是朱熹那一类的宋儒说的有理。朱熹说的是“盖仁者无私心,好恶当于理”。也就是说,仁人是有自己的标准的,是有是非观念的。好之,之因为其是对的,才好之。恶之,是因为不对,才厌恶。而这个标准就是“仁”。而不仁之人呢?没有仁的人,自然就是小人了。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要有便宜占,小人才不管什么是是非非呢。管他对不对,只要能得到现实的利益,什么也就不管了。这样的人,真的有什么“好恶”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这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