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盛公司因一名副总裁的揭发信被推至风口浪尖。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前高管痛斥高盛道德沦丧
"今天是我在高盛的最后一天。我在高盛工作了12年,最初在斯坦福读书时夏季来做实习生……我想我在这里工作了足够长时间,能够理解其文化发展轨迹,理解其员工和身份。说实话,现在的环境是我见过的最有毒和最破坏性的。"
说这话的是高盛前执行董事史密斯,曾为全球两大对冲基金、美国五大资产经理以及中东和亚洲的三个最具影响力的主权财富基金担任过咨询顾问。他的客户拥有的总资产基础超过了1万亿美元。
通过《纽约时报》,史密斯把"客户利益"和"高盛利益"这一难以调和的永恒矛盾摆上了台面。
"高盛原来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我出席衍生品销售会议,会上没有花哪怕一分钟时间来讨论如何帮助客户,而仅仅讨论我们如何能够从客户身上赚取最多的利润。"史密斯表示。
"现在,如果你能为高盛赚到足够的钱,你就能够得到升职,更具影响力。"而能够迅速在高盛当上领导的法门之一,就是挥动公司的"斧子",这是高盛内部的说法,"指的是劝说自己的顾客投资股票或者其他我们自己极力避免购买的产品,因为它们看起来不可能有很高的利润。"
而对高盛的客户们具有杀伤力的说法还有,史密斯曝料:高盛明知投资不可靠或不符合客户需求,却依然将它推荐给客户,"在过去十二个月里,我见过5名主管将他们的客户称作'提线木偶',有时也会在内部邮件中这么说。吸血鬼?不人道?就是这样。诚信?早就腐烂了。"
所谓无风不起浪,作为全球最富盛名的金融机构,即使没有道德沦丧、诚信尽失,那么也是问题重重的。由此,我们应该想到的是所有的盈利性金融机构都是逐利的,资本是血腥的。那我们进一步想到的是什么?不要轻信所谓的机构观点。一定要有独立的投资思想,如果现在还没有,那就努力去学习、提升自己的投资思想。否则,就不要抱怨被市场所伤害。因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注定了要彼此伤害的。如果不想被伤害,那就努力学习吧!如果不愿意学习,那最好远离金融市场。
关键是如何学习?
我暂且分享一点个人的学习心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有了判断能力,才能真正形成独立的投资思想。对于投资的判断能力来说,主要是分析盈利机会与投资风险的能力。说的简单点,就是分类。是自己去对市场进行分类,直至找到盈利机会多的那种情况,你的投资判断能力就提高了。分类的标准有很多,这个就靠大家自己的努力了。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用MACD指标判断市场投资机会,那么当MACD处于零轴之上时的盈利机会显然要大于零轴之下。这只是简单的分类标准而已,但这是个思路,自己主动的去寻找分析,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思想,最终不被机构所左右,不被市场所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