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记者不够朋友啊!”在10 日广东团的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结束发言后,转头向旁听采访的媒体记者说。在广东团对中外媒体的“开放日”活动中、在广东团的分组讨论中,汪洋一向以坦言、敢言给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说,微博上,有些媒体的标题为了“抢眼球”,曲解了他的意思,很容易造成误读。“你们这么做不怎么够朋友啊! ”汪洋笑着说。(
一句“不够朋友”,让在座的媒体记者们也笑了起来。说者与听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尴尬,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松、那么友好,那么和善。但在这般的“融洽”当中,笔者不晓得究竟有多少人听懂了汪洋书记话中的内涵,也不晓得在场的记者朋友对这种笑着的批评会做怎样的感想。
我想,汪洋书记的“不够朋友”大抵有三层含义:一是如他所说,有些媒体的标题为了“抢眼球”,曲解了他的意思。二是有些记者在采访时浮光掠影、胡乱猜测、粗制滥造,造成新闻事实的错乱。三是有些记者为了牟取不当利益不择手段地捏造事实,造成对新闻当事人的伤害。——尽管并没有直接对记者朋友进行责怪,但“很容易造成误读”却分明已经表现出了诘责的意思。
《记者的职业道德》第六条规定,要真实报道新闻,正确引导舆论,努力传播知识,热情提供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要。第十一条规定,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新闻从业者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主要就是忠实地去报道事实,这是新闻工作由的本质决定的。但颇为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记者对于这样的一些规定或者自身的职责总是搞不清楚,从而导致了为吸引眼球或添油加醋、或曲解原意的现象屡有发生。
本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悄悄来到报道点。当记者围堵提问今年提案时,倪萍却摆摆手,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口。“不说,不说,你们总是歪曲我的意思!”时隔两日,3月4日晚21点20分左右,倪萍前后共发布三条微博来解释“哑巴”说法缘由。她在微博中解释称,因为不愿对外发表太多看法,因此客气对采访的记者说:“孩子,你就当我是哑巴吧!”。倪萍在微博中表示,对媒体的工作非常理解,但对于拿此事炒作新闻并不理解。
作为政协委员,倪萍因为怕被“歪曲”就做出逃避公众提问,这样的举动固然有失一个人民代表的风度。但媒体作为消息传播者,仅凭记者的个人意愿就随意地做出歪曲、夸张、炒作等有损别人声誉的行为,显然也是极不合适的。
与“曲解”相比,更为严重的还有一些编造出来的虚假新闻:经调查,2011年6月,《新财经》杂志刊登《紫金矿业之祸》,作者未深入调查和严格核对数据,错将“91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分别写成“9100万立方米”和“500万立方米”。2011年8月13日,《广州日报》刊登报道《年终奖个税计税方式将修改避免多发1元个税多缴2万》,该报道系记者根据相关网站发布的信息采写,未向权威部门求证,报社把关不严,造成严重失实。2011年9月20日,上海《新闻晨报》刊登新闻报道《国家司法考试被指大面积泄题》,记者根据网民微博信息和跟帖内容,编造“在试卷四开考前2小时,已经有人获悉了大部分考题”的新闻,发出虚假报道。2011年11月12日,《证券市场周刊》刊发新闻报道《李书福危局》,“吉利还需要向福特支付沃尔沃多年的35亿美元欠债”等内容虚假,报道失实发生后。——这些都是经过调查核实并已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的具体案例,而这些虚假新闻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难道也是一句“不够朋友”就能够弥补得了的吗?
新闻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是一种带有公众性质的行业,在我国,新闻还具有某种“公权力”的性质,其覆盖面十分广,对受众的影响也非常大。尤其对于那些想了解但又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了解信息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新闻传媒这种方式。而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依靠电视、报纸、网络来了解社会动态、来了解天下大事之时,如果记者给我们提供却是一条虚假的新闻或者信息,那么我们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能正常的生活吗?
李大钊曾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著名学者吴晗也说过:“历史工作者是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记者以偏概全,既容易导致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怀疑,也容易诱发读者产生逆反心理。记者粗制滥造,既是对新闻事业的不忠,也必将会对社会产生多么不良的影响。因此,忠实地报道事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但愿更多的记者朋友们能从汪洋书记的“不够朋友”中读出更多的内涵与滋味!
(李吉明2012年3月11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