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检索课题——他山之石:云南大学:肖迎老师


 
课程描述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在云南大学因授课对象及要求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类:图书馆开设的“文献、信息检索课”;
第二类:学校根据各专业需求开设的“文献检索”、“情报检索”课;
第三类:图书馆学专业、情报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文献检索”、“情报检索”、“信息检索”专业课。
    图书馆开设的课程由来已久,经历了从“如何利用图书馆”到“馆藏文献检索”,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文献检索”课,发展为今天的“信息检索”课,其内容侧重于检索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教师熊松韫、胡立耘、杨勇、和丽君等都在这类课程中担任过主讲,参与过相关教材的编写。
学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最初根据各专业学科的文献检索需要开设。20世纪80年代初对文科学生主要开设“文史哲工具书的使用”,兼及相关书目的利用方法;对理科各不同专业开设专门学科的“文献检索课”,如化学文献检索、物理文献检索、生物学文献检索等等。1984年后,随着原国家教委关于在大学开设文献检索课的一系列文件下发,该课程成为公共课,对理科开设的课程走向情报检索。主讲教师主要由图书馆检索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内容以该专业领域为重点,侧重于检索方法的学习和实践。
 图书馆学专业、情报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开始于1987年云南大学初建图书馆学专业。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角度出发,系统讲授文献检索理论与方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文献检索课列为专业主干课程之一。1987年开始,在图书馆学专业中开设了“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和“科技文献检索”两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向情报检索发展。1992年,云南大学开办了情报学专业(后发展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在检索课程的开设上走向一体化,更加注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注重情报的价值,课程名称改为“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和“科技情报检索”,将文献与情报的检索融为一体。
    第三阶段:信息检索课的发展。90年代后期,信息化、网络化使得检索观念、理论、方法和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国家教委1998年颁布新的专业课目录,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名称由“文献检索”、“情报检索”规范为“信息检索”。这一规范更加注重信息检索的理论、方法,信息检索系统建设的理论、方法,信息资源检索实践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培养,该课程也一直作为本专业性的主干课程开设。主讲教师整合了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以及图书馆检索人员,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形成特色。                                                                                                                                                                 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对象和授课要求有所不同,但作为专业课程的第三种类型为其它两类课程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支持;其它两类课程又为专业课程提供了实践方面的支持,在云南大学构成了信息检索课的完整体系。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1、定位:以本科教学为基础,研究生教学为提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终建成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精品课程。
   2课程目标:本课程为情报与档案学系的核心课程,已编教学大纲和已完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建设规范适用的试题库和网络教学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建立一批高水平教学实践基地,也将朝着能体现云南大学综合性学科和特色性学科特点的信息检索课程内容和传统检索与网络检索相协调的方向努力。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总学时:54学时
信息检索概述, 8学时。
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10学时
信息检索工具与数据库(含实习),14学时。
网络检索(含实习),16学时。
专门信息检索专题讲授,6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⑴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强化教学实践环节;⑵以计算机检索及网络检索作为教学主要内容。
    2、难点:专业知识更新较快,已编教学大纲及选用的教材易陈旧老化。
   3、解决办法:⑴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⑵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基础设施,指导学生上机实践;⑶逐年修订教学大纲,扩充讲义内容,及时更新学科知识。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与云南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云南省农业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省艺术学院、中国科学院生物所、动物所建立长期的教学实习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本课程的相关教学活动。
    2、聘请以上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专家担任地方特色信息资源检索的指导教师。
    3、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教改项目的文献资料检索及信息分析研究。
    52005年,本课程主讲教师指导本科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学生参与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及分析研究,其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全国3等奖。
    62006年,因学生在昆明生物及动物所图书馆(情报中心)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及职业修养,该单位纷纷主动向我系提出进一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提出毕业生用人意向。
教学条件
    1、以往使用的是我系教师自编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基础教程》(杨勇副主编,胡立耘参编,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及《档案著录标引与检索》(周铭,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目前参考使用胡立耘老师教师参与编写的“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拓展知识,先后推荐指定《信息检索导论》(叶继元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黄如花,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现代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高润芝,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沈固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科技信息检索》,陈英,科学出版社,2001年。
    3、按照本团队成员提出的教学模式和编写的《电子信息检索与利用》(网上教学模式材料)和《教学案例》作为实践教材,效果较好。
    4、经过前期的积累,目前已签订10余个教学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较为优越。另,我院拥有独立的计算机机房,向学生充分提供信息检索平台。
    5、已制作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将很快投入使用,网络版大纲、教材、教案、题库、参考文献、案例等已在陆续制作与使用当中,并正在建立资源导航库。我院正在筹建中的文科综合实验室将为信息检索课程提供更为完备的网络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从专业角度培养信息检索专门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立完成检索课题的能力;自行建立信息检索系统的能力;灵活运用传统检索方法和现代检索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
   2、教学方法:分段式多层次教学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分解课程内容,从手检到机检,从事实检索、数据检索、文献检索到信息检索,实施多层次教学;面向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分析常用的信息需求,精心组织案例,并以问题先行,在了解学生的思路的基础上,再实施教学;纲要信号教学法。强调信息检索的共性与个性,形成整体纲要,并通过对比总结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实践教学法。根据课程进展及不同要求,精心设计检索课题,由学生设计检索路径、方法并完成检索。
    3、教学方式:小组型学习方式。以实习带动讨论,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助式教学方式。通过自我测试题库设计及本课程自行设计的网络课件,为学生在课下自我学习与提高提供便利。
    4、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检索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网络教学,实现课堂录像上网,课件、大纲、题库上网。
    5、教学改革:明确学科定位,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追踪信息检索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及国家有关最新业务规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内容,将文献信息检索一体化的理念落到实处;指定阅读书目,实行期末学生提交读书札记和由教师作总结讲评的制度;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的有利条件,结合课程进度和要求,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教研相长,从科研角度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活动,将学生尽快带到学科研究的前沿地带;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及云南大学办学定位,突出教学内容的地方特色。
教学效果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榜珍:该课程讲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师授课精神饱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强。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龙晓燕:课程讲授的参考工具书一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实习,使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有更明确地认识,教师的授课能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
云南大学图书馆万永林教授:教学内容丰富,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档案著录标引与检索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检索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巧;庞杂的内容,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取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云南省档案馆利用处副处长、副研究馆员肖祖厚:档案著录与标引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具体研究档案著录、标引和目录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重要新型分支学科。教学内容丰富,较为全面地讲授了档案著录标引与检索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引用资料翔实;授课体例新颖,线索明了,把纷繁众多的内容纳入一个严密的体系之中。
    学生评介:信息检索是教育部1998年就在专业目录调整中设置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信息管理领域最具活力的基础分支学科,对该课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该课程具有理论讲授与技能培训双重性质,肖迎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实行双方的共同发展,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凸现生动性、活泼性与灵活性,使师生双方在快乐中教课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