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困境的中国经济


       陈道富:日本央行对中国现在的状况有过一个很仔细的比较,最后的结论是中国现在更接近日本的70年代,但是也有一些80年代的影子。因为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还有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所以跟日本的70年代一样,还是“中年”,还有往前走的空间,还有很大的发展机遇。

  李南:那日本的一些教训,中国可以完全避免吗?还是说有时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中国是不是会必然走上它们的老路,遭遇危机?

  夏斌:我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能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在经济转型中,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必须保持稳定的或者说稳健的、中性的货币政策,不能放松货币政策,并且能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等方面的因素,理论上说,危机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这还取决于具体政策的落实程度。

  李南: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总结说,历史上很多国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生资产泡沫和通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吗?

  夏斌:我换个角度说,美国前财长鲁宾在他的《不确定的世界》一书中曾说,他发现转轨中的新兴国家,如果没有处理好资本市场开放的问题,那么就没有一个不发生危机的。这也就是在我们这本书中,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资本市场的开放一定要相当谨慎的原因。

  李南: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确实非常大。就像人到中年,身体可能发福了,什么高血压、心脏病之类的中年疾病,从理论上来说是很可能出现的,但是也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

  陈道富:对,风险肯定存在,关键取决于你怎么来应对。你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加强锻炼,改善饮食,就有可能比较平稳地度过中年危机,进而还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取决于怎么分析、看待、引导自己,发挥自己好的一面来克服不好的一面,同时沿着一个想要的方向去发展。这就需要很好地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的优势在哪里,挑战在哪里。

  作者:夏斌,陈道富,李南  来自东方出版社《十问中国金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