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模具业以年均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目前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而且今后几年还有继续增长的势头。新加坡IT电子模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中国家电模具是非常成熟的产业,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中新模具产业有许多共同点,也有更多互动发展的机会。
模具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行业的产品有80%以上的零部件是由模具加工成型的。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近年来,中国模具业发展十分迅速,“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已经取得共识。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我国国有模具生产厂点3万余家,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人。2010年国内模具市场产需两旺,增长幅度又迈上了2位数,全国模具销售总额达到1120亿元,2011年我国模具行业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行业总体水平提高较快;集聚式生产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加强;模具市场进一步开拓发展,新的增长点已倍受瞩目,出口稳步增长;模具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发展走势十分明显。
伴随着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模具进出口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模具工业进出口总额为42.58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11.85%。其中进口总额为20.62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4.99%;出口总额为21.96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19.15%。2010年模具出口的发展速度高于整个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并首次实现外贸顺差。2011年1-12月,我国模具的总产量达1045.96万套,同比增长41.72 %。2011年12月份,全国生产模具78万套,同比增长18.36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1-12月,河北省模具的产量达477.7万套,同比增长43.68 %,占全国总产量的45.67 %。紧随其后的是广东、四川和湖南,分别占总产量的17.11%、8.87%和7.04 %。
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我国IT模具的主力军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誉铭集团、骏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群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深圳劳仕达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日宝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深圳柏泽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佛山市百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三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昆山恒源鑫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汇美控股有限公司、宁波双林集团、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四川五粮液普什集团公司等,其产品代表了我国IT模具的整体实力。以海尔模具公司为龙头的众多塑料模具企业,以深圳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为首的精密冲压模具企业,以富士康科技集团为首的电脑周边模具企业,以浙江中兴精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首的调制解调器模具企业,以铜陵三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半导体封装模具企业,以浙江黄岩陶氏模具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电视机外壳塑料模具企业,已成为我国模具产业的龙头骨干。
东莞: 2万多家制造企业在此安家落户,东莞还以每平方公里20家企业的密度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谓,先后经历了来料加工、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以电脑周边产品生产为主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石碣、寮步、长安3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目前全市IT制造企业共3000多家,其中消费类产品制造企业占42%,生产类产品制造企业为58%,年产值超过20亿的镇高达8个,总产值突破了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据相关统计显示,东莞电脑资讯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额超过10%的有10多种,电脑整机配套率达到95%以上,除CPU之外的配件基本可以在东莞配齐,其中电脑磁头、电脑机箱及半成品占40%,敷铜板、电脑驱动器占30%,高级交流电容、行输出变压器占25%,电脑扫描仪、微型马达占25%,电脑键盘、电脑主板和电子元件则分别占16%、15%、12%。另外,加工生产的电脑磁头、主机板、显示器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就某种程度上而言,东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脑及周边产品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更成为中国IT制造的代名词,一年一度的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也已成为继美国拉斯维加斯、德国汉诺威和中国台北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电脑产品博览会。处在珠三角世界制造业基地几何中心的长安镇有400多家外资企业从事这一行业的生产,3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生产和销售,3000多家个体工商户提供销售与服务,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近80亿元。据业内专家预测,模具对其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大约是1:100,即模具产业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而长安模具产业的发展,将为东莞继续担当“世界工厂”和“华南经济引擎”的角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苏州地区模具工业发展较快,日前有各类模具厂1000多家,规模以上模具企业的产值达到132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近5万人,模具年产值超亿元的4家模具企业其中IT模具占了50%,如: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具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5家模具企业其中IT模具占了2家,它们是无锡微研有限公司、无锡海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上海:现有模具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年产值10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10年总产值可达到200亿元左右。进口额从现在的2.9亿美元基础上压缩30%,将为行业增加7亿元左右产值,出口额达到1.3亿美元,又将为行业增加6亿元产值。上海大力发展IT行业的精密镁合金压铸模、精密注塑模、精密冲压级进模。2010年,IT行业的模具实现85%国产化。据初步统计,上海生产IT产品的模具企业超过50家,年产值近20亿元。
安徽:安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到500亿元,在全国排位第十二,但却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表现出一定的后发优势。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安徽省委打出“工业强省”牌,在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技术推动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安徽信息产业“徽军”力量也日益壮大,近几年安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速。合肥微电子产业基地海尔工业园、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淮北电子铝材产业园、天长电子元器件产业园、滁州信息产业基地等在中部崛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铜陵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基地和模具生产基地,铜陵三佳电子集团的集成电路专用设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封装模具制造开发成为安徽IT信息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007年1-10月份,铜陵电子行业规模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继续保持高基数、高增长态势,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31%。芜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去年达到8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有34家。滁州市去年1-11月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19.9亿元,同比增长68.6%。康佳集团在滁州的600万台产能的平板彩电生产线让滁州变成平板的基地。
浙江:模具工业主要集中在宁波市和台州市,宁波市的余姚、宁海、慈溪及鄞州主要生产塑料模具,北仑以压铸模具为主;象山和舟山以铸造和冲压模具为主。台州市模具企业主要集中在黄岩和路桥,塑料模具占大多数。浙江模具工业一些明显特点:一是模具生产企业几乎都是私营企业;二是模具企业相对集中,已形成模具市场;三是模具在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同时,高水平的模具在快速发展,并已占有较大比例;四是通过多次创业,已涌现出了一批高素质的骨干重点企业;五是已自然形成专业化分工,主要企业特色明显;六是模具工业发展对当地和周边地区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
山东:模具工业出现国有、民营企业齐头并进的局面,海尔、海信生产的大型彩电模具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尔模具公司现向大型注塑模具方向发展,产值达到3.5亿元。
福建:模具主要以电脑周边注塑模为主,福建省已成为我国十大进出口模具省市之一,2004年福建省进口模具7513万美元,出口模具1302万美元,2005年上半年进口模具2663万美元,出口模具785万美元。
四川:全省有模具企业约2000余家,模具年产值近30亿元,在以英特尔、TCL、长虹电子集团、中芯国际、宇芯、安费诺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的带动下,大批IT模具企业迅速发展,如尚明工业、中科、飞航、锐锋等半导体模具企业,赫比手机模具、宝利根精密电子连接器模具、莫仕连接器模具公司也在IT产业占一席之地,年产值超过亿元。
新加坡是一个只有300万人口的小国,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政府重视和支持精密模具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使模具工业得到快速增长,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加坡拥有各种类型模具以及精密加工相关企业超过1000多家,模具年产值超过45亿人民币,在亚洲模具业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模具企业中上市的有10多家。新加坡65%以上企业生产的模具都是为IT电子相关产业配套的,生产的模具不是大型的,但都是高精密、高水平的模具。新加坡模具企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框架/封装模具、五金冲压模具、塑胶模具、硅橡胶模具等领域。
尽管2012年所有新兴市场都将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坚信,新兴市场国家将继续扮演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带领全球经济恢复荣景。他表示,尽管全球的经济重心仍持续转移至金砖四国,这个集团可能已经越过了潜在增长的顶峰。不过,由于有这些大型开发中国家扛起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任,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年增长率才有能力达到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发达国家萎缩3.7%;新兴及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则由2008年的6%减速至2.8%。
尽管连发明金砖四国一词的高盛集团也指出,这四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有太大贡献,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首席经济学家莱昂兹(GerardLyons)说:“到了2012年下半年,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将转强,应该可以拉升全球经济”。莱昂兹说:“复苏将出现于东方,影响将及于西方”。
美国银行美林公司(MerrillLynch)新兴欧洲经济与固定收益策略主管豪纳说,2012年投资人的关键,是找出那些不需依赖可能变化无常的外汇流入的国家或地区。豪纳表示,这类资金流动至少2012上半年前都会维持稀少。
美林预估,201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为7%,俄罗斯则为3.6%。由于土耳其信贷引发强劲的国内需求,造成庞大的经常帐赤字,必须仰赖外资,美林预估2012年土耳其经济将陷入停滞,2011年土耳其经济增长率超过6%。
许多新兴市场已开始松绑政策以减缓欧债危机的冲击,巴西、印尼与印度已经纷纷降息。
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高的增长率,推动的产业必须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罗百辉分析认为,中国的产业力量在现阶段或可以预见的未来10到15年之内,如果要保持7%,特别是8%左右的经济增长率的话,唯一的就是实体产业,而且主要是制造业和制造业技术能够支撑的服务业。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我们的战略性产业,一个是我们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产业,物联网,云计算。再一个就是发展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包括大飞机、高速列车、大型发电设备,还有新材料。再者就是发展我们的环保产业。这些实体经济对我们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在创新方面,要鼓励我们企业创新,要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要靠传统产业来拉动经济。传统产业在方方面面的成本,包括汇率上升压力的情况下,怎么来获取新的竞争力?这就是要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做成全球产业竞争下最具影响力品牌。
中新模具市场需互动发展
近期有预测称,西欧未来数年经济将出现零增长或小幅增长。目前,几乎没有人相信近期旨在拯救欧元的措施将会获得成功。许多有关全球经济前景,尤其是模具市场的表现,模具制造领域将出现重大重组,而且宜早不宜迟。金模网CEO罗百辉指出,目前中国模具产能年增速达到33.5%,但销售增长仅15%,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已下调,制造业努力削减产量以与当前全球金融状况相符合,中国的扩张速度也已放缓。
罗百辉表示,受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商品投资者态度犹豫不决。商品价格暴跌的风险使得投资者很难做出购买的决定。今年1~11月,在总报酬方面,道琼斯瑞银商品指数下跌了近10%。此外,美国商品贸易商嘉吉(Cargill)最近宣布裁员2000人。
纵观世界格局,由于金融危机、日本大地震和欧债危机都对全球模具产业链产生“蝴蝶效应”,显示出当今世界仍处于后危机时代,中国模具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人士预测,到2012年初,华南地区塑料模具制造与模塑行业可能有20-25%的小微企业将面临倒闭,但行业总体产能将不会有太大的萎缩。
模具与钢材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明年钢材供应预计将继续出现产能过剩,生产商的盈利能力是个问题。所有的生产商努力使生产效率最大化并使成本最小化。重组兼并似乎不可避免。罗百辉提出,为了切实增强我国模具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我们现在不能仅仅强调模具生产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而必须将发展模具产业的“规模效应”提到产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针对行业发展的重点,有所选择地重点培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劳动生产率为导向,加快改制、重组步伐,提升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也使企业能够具有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技术改造、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的实力,带动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要在前几年发展集群式生产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建设模具城、模具产业园区等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能力的模具生产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地区性较为配套的模具生产产业链;另一方面要以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主要模具标准件和高技术含量模具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引导,形成有较大实力和较高水平的地区性模具制造网络。
未来,全球模具市场的产业联盟和网络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罗百辉强调,中新模具业要按照“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做好相关的产需衔接,推进模具行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和模具标准件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促进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重点骨干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不仅要按照用户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还应积极主动地与用户合作,根据模具技术的发展,提出改进模具设计的建议,进行产品的改进和开发,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
罗百辉:中新模具产业有更多互动发展的机会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