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机械模具产业投资环境与政策利好分析


  赣州市机械模具产业投资环境优越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章贡区是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区国土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40.3平方公里;总人口48.25万,其中,城市人口35.21万,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66个行政村、10个镇居委会、43个社区居委会。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均为郡、州、路、府、道治所所在地。

  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交通便利,四省通衢,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往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长江三角洲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章贡区作为江西“南大门”中心城区和“长珠闽”地区共同腹地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并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发挥“桥头堡”作用。

  赣州市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的梅关古驿道。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地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江西省的重点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宁都的翠微峰、龙南的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聂都溶洞,宝葫芦农庄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均是风景秀丽的旅游目的地。

  改革开展以来,章贡区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撤市改区前的县级赣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0.1亿元,财政总收入4.85亿元,为江西省第一个财政总收入超4亿元的县(市),综合实力列为全省县(市)前茅。1999年,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改区后,全区上下积极适应变化,立足在新体制下求发展,始终坚持把富裕和文明作为全区各级党政共同追求的境界和目标。根据区情特点,确立了“依托主城区、建设新章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抓好园区建设、市场培育、市郊农业、生态旅游、城郊建设、社区建设等六大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相继作出了开发建设沙河工业园、水西有色冶金基地、深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重大举措,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章贡区特点的发展路子。

  赣州市机械产业的优势在于汽车与摩托车零配件(总成),根据《赣州市机械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机械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变速箱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台,齿轮生产能力达到170万套,力争形成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全国重要生产基地;赣州发电设备成套制造集团发电设备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KW以上;江西气体压缩机有限公司大型(40 以上)工业用气体压缩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台;专用汽车形成年产8000辆以上的生产能力。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赣州市适合投资开发汽车、摩托车零配件模具项目,其中以锻压模具为主,兼顾其他产业及机械、电子等中小企业需求。

  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区引进外资5020万美元,外贸出口13431万美元,外贸实绩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引进内联企业317家,实进内资15.9亿元,其中,引进5000万元以上大工业项目11个,实进内资10.9亿元。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利用外资、利用内资、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现拥有冶金、机械、造纸、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29个工业门类。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机电制造和现代轻化纺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了华劲纸业、逸豪优美科技、虔东实业、赣发集团等一批优秀重点工业企业。稀土冶金产品、钨化工产品、钨丝、气压机、胶印机、机制纸、皮革制品、精细化工产品等远销海外。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在2003年实现三年翻番的基础上,2005年再实现两年翻番,工业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连续多年获全省工业崛起奖和全省十强工业县(市、区)称号。

  园区建设稳步务实推进。2001年,举全区之力打造工业发展新平台——江西赣州沙河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沙河工业园区已发展成为省级工业园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机电工业城和市级重点工业园,目前已接纳72户企业落户。2006年4月,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市、区两家共同投资兴建了赣州水西有色冶金基地,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该基地的建成必将成为全市有色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商贸物流活跃。已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现有各类批发贸易市场50多个,市场总面积70多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市场面积居江西省首位,市场年成交额达100多亿元,成为幅射赣、粤、闽、湘边际30多个县(市)的商品物资集散地。

  赣州市发展机械模具产业四大利好

  1 优化赣州市机械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

  产业链上下游行业间的协调发展,是机械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赣州市机械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近40家,产业范围主要分布在汽车及汽车(含叉车、摩托车)零部件、通用机械、电工电器、矿山冶金机械四个行业,主要产品有汽车(叉车)传动器总成及零部件、气体压缩机、胶印机、专用改装汽车、成套发电设备、矿山采选设备等。2007年全市机械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46亿,利税总额2.33亿,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73%和5.13%。

  目前赣州市机械企业还是处在主、辅业不分,全工序生产阶段,“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还十分普遍,作为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工艺----铸造(含普通铸造、精密铸造)、锻造(含普通锻造、精密锻造),还没有一家能满足市内龙头企业配套生产需要的专业厂,模具加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致使大量毛坯件要到外省解决,运输路径长,增加了成本,产业集聚步伐缓慢。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分析认为,模具产业位于整个机械产业链的中部,在赣州市投资模具项目必能充分挖掘产业链的潜力,拉伸产业链,能有力地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加快赣州市机械产业集聚步伐。

  2 提高赣州市机械工业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

  模具是金属压力或塑性成型的基础工艺装备,是实现少、无切削加工的主要工艺措施途径之一。模具设计制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工艺和产品的质量,模具的标准化制造的优势在于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生产周期生产出高质量、高精度模具。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分析认为,赣州市目前尚无专业模具企业,全市工业企业所需模具大多在工模具车间自制或向江浙、广东等模具发达地区定制、采购,缺乏专业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和工艺人员,许多企业的模具设计和制造,由机械设计和加工人员临时“转型”,致使模具设计制造水平低,使得产品材料消耗增大,质量难以保证,废品率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低。本项目的建成必将提升赣州市模具业设计制造的整体水平,提高赣州市机械工业基础工艺装备的先进性,促进机电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3 降低赣州市机械工业企业生产成本

  赣州市目前模具大多由使用企业自制,自制模具的最大弊端在于由于缺乏专门的设计和制造人员,缺乏成熟的加工制造工艺和较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因而模具的生产周期长;由于自制模具多为单件、小批生产,因而模具制造成本较高。

  在当前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时代,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模具设计生产的低效率使赣州市许多企业的交货期延长,客户满意度降低,长此下去并将严重削弱赣州市企业的竞争力。

  4促进赣州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赣州市机械企业除少数规模较大企业具备了产业配套,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外,大部分企业尚处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粗放经营模式,赣州市的优势资源在于钨、稀土等,而机械工业需求量最大的钢铁资源比较缺乏,人均拥有量低,模具项目的建成必将减少机械工业企业的材料和能源消耗量,缓解机械工业资源比较紧缺的矛盾,模具项目建设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对促进赣州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明显。

  赣州市机械模具产业投资政策支撑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建议,赣州市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申办手续可委托招商引资单位代办。依法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生活秩序。有关职能部门确因工作需要对外来投资企业进行检查的,须经其单位法人代表批准,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到市投资创业的国内外客商和外来投资企业的外地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可将本人及配偶子女户口迁入本市,其子女入托、就学、就医、居住等方面享受本市居民同等待遇;有关部门还将协助企业做好员工招聘、培训、档案管理、社会保险、技术职称评定及出国人员政审等工作。具体章贡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可参考:

  (1) 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资金30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工业园区建设、优势产业集聚和工业经济发展。

  (2) 对当年销售收新达3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3万元、5万元、10万元。

  (3) 当年上缴税金总额100万元以上,且上缴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15%(含)以上的,按企业当年新增上缴税金区财政实得部分的15%奖励企业。

  (4) 当年上缴税金比上年增长未达15%以上,但其纳税总额新增200万元以上的,按其当年新增上缴税金总额区财政实得部分的12%奖励企业,计奖增加额至3000万元为止。

  (5) 凡新完成省级重点自主创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科技计划项目,并在本地组织投产的,按每一产品(项目)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新完成国家级重点自主创新产品和科技计划项目,并在本地组织投产的,按每一产品(项目)2万元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

  (6) 凡新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一次性奖励企业2万元;凡新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的,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

  (7) 凡新获得省级优秀新产品并在本地组织投产的,按每一产品2万元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凡新列入国家优秀新产品并在本地组织投产的,按每一产品5万元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

  (8) 凡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2万元;凡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

  (9) 对企业以其专利或专有技术在章贡区投资并组织生产的,按每项专利或专有技术5000元的标准,奖励给企业;对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持有人以其专利或专有技术在章贡区投资的,从获利年起5年内,由受益财政给予特别奖励,奖励金额为其股权分红所缴个人所得税的区实得部分。

  (10) 对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I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合一标准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

  (11) 对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按每一产品(商标)2万元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新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按每一产品(商标)5万元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或国家新产品标准立项的,按每一产品5万元标准,一次性奖励给企业。

  (12) 对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当年上缴税收总额达1000万元以上,且比上年增长15%以上的区属工业企业经营者,授予“优秀经营者”称号,由区政府颁发荣誉证书,每人奖励人民币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