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买家的胃口显然是越来越大,从最近的销量统计看,中级车和中高级车的份额基本占去了半壁江山,而在5年前,它们的份额还在三成多;五年前,SUV的份额顶多有5%,现在早就超过了10%。
俗话说,有多粗的杆,钓多大的鱼,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国人们买的车越来越大,在车上花的钱越来越多,这事儿完全可以上“联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们的钱袋子鼓了,消费起来更有信心了,市民以前买车只买奥拓和奔奔,现在很多人则把奥迪和奔驰列入购买计划。
人们的钱袋子鼓了多少很难说,但汽车尺寸和档次的提升却很明显。以前,销量前十中还能看见QQ和FO之类的廉价小车,现在悉数出局,1月份销量前10中,除了夏利全是合资车,如果以级别分的话,前10中有5款中型车、3款小型车、1款中高级车和1款SUV。
如果放眼全球,会发现中国买家们喜好的车型偏大,在世界四大车市中,中国畅销车的尺寸仅次于美国,明显比欧洲和日本大。而且,中国汽车越变越大的趋势仍在继续,中高级轿车、SUV的份额不断扩大,照此趋势,国人在汽车上的口味儿跟美国越来越接近了。
决定一个区域市场上车型大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城市街道的宽窄、停车位的紧张程度、油价的高低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有多大的钱包,才能撑起多大的车。
比如,美国道路宽敞、停车便利、油价又低,所以美国人向来有开大车的习惯,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来,人们的钱包缩水,跟着油价又暴涨,很多人放弃SUV转而购买小型车;金融危机一过,美国人的车又跟着变大了。
钱包跟车型大小之间究竟应该有怎样精确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2006年,广州消委会发出的汽车消费指南说,“车价应该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两倍,若是按揭,每月的还款数额则最好不超过月收入的二分之一。”随后,有网络媒体对此进行了调查,多数网友认为这个标准定得太宽了,车价要是家庭年收入的两倍,这车养着怕是有些困难。
成熟的汽车市场上,人们的收入跟车价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在德国,工薪阶层的月收入多在两千多欧元,而排在德国汽车销量排行榜首位的是大众的高尔夫。一台高尔夫的售价大概是一万三千多欧元,照此计算,德国畅销车的车价差不多是一个工薪族半年的收入。
大众的高尔夫
美国工薪族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如果取中一些的话,每月大概在三四千美元。在美国最新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轿车是丰田的凯美瑞,售价是两万多一点美金起,算起来,差不多也是工薪族半年的收入。
美版丰田凯美瑞
日本的工薪族一个月能挣三四十万日元,日本最畅销的轿车之一是本田的飞度(在汽车销量排行榜上列第二,第一是丰田的混动力车普锐斯,由于享受政策补贴较多,所以没用以对比),飞度的售价是120万日元到170万日元之间,如此算来,日本工薪族在买车上花的钱不到半年的收入。
日版本田飞度
回头看看国内吧。别克凯越是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老大位置的常客,它的售价是10万人民币左右。国内工薪族的收入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如果折中一下的话,城市小白领的月收入差不多在三四千人民币。普通白领两年的收入也未必能买辆凯越,这样看来,广州消委会“车价应该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两倍”并非空穴来风、无的放矢。
别克凯越
横向比一下,中国人在买车支出上的比重要比成熟市场上高很多。如果按车价约等于工薪族半年的收入来计算,中国主流家用轿车的价格区间应该在两三万人民币,大概就是QQ、F0的水平。这显然不能为国人接受,再翻一番都不会满意,中国买家能看得上的车型,售价差不多是普通工薪族两年的收入。
再反过来算一下,如果德国工薪族愿意花两年的收入买辆车的话,会是一部什么车呢?5万多欧元搞辆S级的奔驰还不太够,E级的就比较轻松了,要是比较喜欢SUV,弄辆保时捷卡宴、奥迪Q7什么的也不费劲。
看来,中国人更愿意在汽车上花钱,也比较有能力在汽车上花钱。要是口袋里的钱真不多,车确实也大不起来,比如印度,最畅销的车就是铃木奥拓、Wagon R(国版叫北斗星)这样的小车。不过,相比之下,成熟市场上人们的表现就比较务实和低调,国人在亢奋之余,是不是也想想到底该在汽车上花多少钱?是不是到中级车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往上攀登?
Maruti 奥拓K10
再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买车行为的。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说,中国人通过买车来炫富的心理比韩国人强,尤其是年轻人,不惜节衣缩食来购买好车。据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广告策划公司Innocean针对首尔、北京、上海各500名车主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汽车是表现社会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手段”和“在维持面子方面很重要”的问题,44.2%和37.8%的首尔受访者回答“是”,而中国两个城市的受访者均接近60%。与此相比,就汽车价格和燃油效率等经济相关提问,中国消费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Innocean的专家分析说:“房子装修得再好,如果不进去别人也无法看到。但汽车却不同,可尽情向别人炫耀财力和喜好,因此中国消费者才会在汽车上毫不吝啬地投资。”
一位媒体朋友近日在微博上写道:“想起身边的70末和80初们,车市掐架的热点似乎就随着这代人的眼光在游走:当年刚开始买车的时候,恰巧是所有车都在拼小型车;后来部分人勒紧腰带买了10万上下的车,那一段又恰好是这个区间车型异彩纷呈;终于熬到生娃有点积蓄考虑买个中高级或者SUV——尼玛,这俩区间又成为去年乃至未来一段的热点!”——为车而勒紧腰带到底值不值,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