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人口或被海水上涨冲击


 

 

  近年来,世界各地明显感觉四季不那么分明了,而且夏天更热、冬天更暖了,而一致认为的罪魁祸首是气候变暖。或许,只应对变暖一些的气候还不是问题,但是其导致的海水上涨,恐怕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日以继夜悄悄上升的海水,正一点一滴牵动着人类的命运。2007年,巴布亚纽几内亚的卡特瑞岛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水上升而消失的岛屿,而印度恒河三角洲已有两座岛屿被淹没,一万多人被迫离家。
  科学家研究发现,1993年以来,全球的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毫米,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剧,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大约占全世界十分之一的6.34亿人口,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区,将有被洪水和风暴淹没的危险。
  除了气候变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海水上涨?有何应对措施呢?
  

    海水上涨的原因
  在科学界,研究海平面上升主要有三大全球监测系统:一是卫星监测系统,它可以精确测量出海平面的高度,再利用绘制精确的全球海平面图,以便跟踪其中的变化情况;第二个是“格雷斯”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测量出地球个任何一个地方的降雨量,能够起到监测冰川的变化情况及监测整个海洋的水量情况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三个系统是数以万计的海洋探测装置,它们可以准确探测出海洋表面及深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根据科学家的检测、研究及分析,得出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因是:海水受热膨胀、冰河与冰帽融化造成海水量增加、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层融化。
  海水的热膨胀直接受到温室气体累积效应的影响。人为产生的热量有90%会被海水吸收,而海洋变化的时间尺度之大、反应之缓慢,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情况,即使人类能成功遏制温室气体的增加,海洋仍不能达到热平衡,因为在停止之前产生的温室气体将持续发酵,这样也会使得海水持续热膨胀达百年,因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紧急且必须的事情。
  气候暖化也加剧了冰原和极冰的融化,使得海水不断上涨。目前全球很多的冰川与冰原正在逐渐消失,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格陵兰和南极冰原也在加速融化,若它们全部融化,将造成海平面上升高达七十公尺。
  冰层融化的主因除了暖化造成表面冰融外,海洋温度升高还会融化冰架(指的是支撑南极大陆冰帽的外沿浮冰),冰架一旦消失,整个大冰层就会“滑”进海中加速融化,这是目前格陵兰和南极洲西部正在发生的事,而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研究可以预测融化的速度究竟会变得多快,唯有人类自觉去改变自己的作为,或许能够延缓这样的事情发生。
  

    沿海居民面临的风险  
  其实,人们对海平面上升问题的担忧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开始考虑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原如果消融会给全世界沿岸带来什么影响。90年代以后,科学家越来越确信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使海水受热膨胀加剧海水上涨的真实性。  
  海水上涨首当其冲的是岛屿。即便海水并没有完全淹没岛屿,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而海平面上升1米——尽管在本世纪内或许不太可能发生——印度洋上的岛国马尔代夫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其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足1米。  
  面临这类风险的不仅仅是小岛国家,全世界约有6.34亿人生活在沿海的脆弱地区,大概占到世界人口的1/10,而这其中1/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海拔不超过10米的沿海地区,并且伴随着各国的城镇化进程,这个数字正在增加。除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这些区域还容易受到水灾、风暴潮和气旋的影响。 
  科学家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的数据,划定了全世界沿海高程在10米以下的区域,并发现超过180个国家拥有这样的低海拔沿海地区,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是:中国(1.4亿)、印度(0.63亿)、孟加拉国(0.63亿)、越南(0.43亿)、印度尼西亚(0.42亿)、日本(0.30亿)、埃及(0.26亿)、美国(0.23亿)、泰国(0.16亿)和菲律宾(0.13亿)。 
  尽管海拔低于10米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淹没。但大量的人口聚集在这些区域还是令人担心,即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区域的大部分不会直接受到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的影响。但在这个区域生活的人们依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面临这种风险。
  

    应对风险的长远之计
  既然海平面上升无法避免,就需要积极面对,找出相应的出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样危险,只是处境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预计未来数十年内海平面将上升数米,这必将造成飓风、龙卷风的规模升级。到时,北美两大城市纽约、洛杉矶不仅会受困于凶猛的洪水,更可能饱受强风折磨。甚至到2090年左右,原本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可能会每隔三四年就会光临一次。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可能更糟,主要体现在防灾、救灾措施的落实之上。由于发展中国家低地人口众多,发达国家从灾区每转移1人发展中国家就需要转移大约30人,更由于防灾措施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受淹土地面积可能是发达国家的12倍。
  而解决沿海地区面临风险的问题需要从地区和国家层面磋商, 如从部份易淹水地区撤出、住宅垫高、透过工程保护海岸等,都是适应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现在开始行动,而不是向那些在未来会增加风险的定居模式投资。
  现在,澳洲政府已经开始在部份海岸执行人民撤离计划、提高沿岸规划和管理效能、加强法规限制建屋等。荷兰政府也正积极与科学家研究和讨论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及影响,以便在这个基础来预作准备,如有哪些选择、该不该建立离岸岛和海岸保护土地等等。
  另一个可能的步骤是给不那么脆弱的地区给予同样的甚至是更大的鼓励,这也有助于减少中国的区域不平衡。因为海平面上升的冲击挑战的是各国政府的管理效能,中央政府必须展现领导力、提出方向,实际的计划细节则必须依靠地方,但地方政府缺乏设备和资源独力完成计划,因此中间必须有完整的合作配套机制。
  更为关键的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来自人类自身种下的破坏环境的恶果,需要多数的公民理解并重视海平面快速上升的问题,然后对政府与决策者施加压力,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关爱大自然。
  

    的确,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海水上涨,其因都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不良行为,如果人类还不能警醒,终将自食恶果。那受到威胁的逾6亿人口,更应该对此做出应对措施,并从现在开始,增强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去减缓风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