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总说中国是男权社会,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宣布妇女能顶“半边天”,所以世人都认为那是全中国妇女的解放。从此,跟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女性一样,中国的女人也可以不用裹脚,可以跟男人一样,有自主选择恋爱与婚姻、生育的自由,拥有接受教育权利,拥有同工同酬的权利,甚至每年都有固定的专属节日。
假如算上情人节、母亲节、护士节、教师节、秘书节等等节假日,女性可以说是处于被呵护的中心。在恋爱之前可以成为父母的中心,在恋爱的时候可以成为恋人的中心,在结婚之后成为家庭的中心,即使儿子长大了,都可以跟媳妇去争夺儿子对她的关爱与呵护。
女性可以在毕生之中在家庭之中保持这种核心地位不动摇,在商品经济时代,更是受到所有厂商的追捧,男人争相对其表示关怀甚至到谄媚的程度,但由于女性习惯性地认为那种谄媚与追捧别有用心,所以总是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社会地位的提高似乎并没有让女性的生活更加惬意,焦虑与恐慌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虽然享有盛名,但要保持青春,增加魅力,得到更多的关注,把美丽保留得更长久一些,不管是身材、体重、面容、还是手足、发丝、气质,身体的每个细微的部位都要力争完美到细节,但所有这些改造都是需要金钱做支撑的。
每时每刻,有正常虚荣心和照顾到自己面子的女人都在难以抵抗的心理折磨中度过。不管是来自内心的向往与渴求,还是来自外界的品评与攀比,不管是保留住短暂的青春,还是追逐无止境的时尚,都在要求女人必须拥有充实的钱包,而并非充实的头脑。而那会让女性处于更为尴尬甚至危险的地位。
随着中国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女人更成为商家追捧的目标。争取女性消费者,这似乎是商人之精明所在。对女性而言,却是会带来致命的后果的。女性真的成为以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为第一目标,以把握现在,及时行乐为第一要务,把所有应该传承,应该保持,应该延续的优秀品格都抛到九霄云外。
当距离我们最近的女性,甚至我们的家人,原本值得崇敬的师长都成为“拜物教”的忠实粉丝,当原本神圣的关系变得很世俗,当一切优良传统都被贴上了标签,然后待价而沽的时候,当我们除了得到一些金钱和物质享受之外,一无所有的时候,难道我们还不能让自己警觉并感受到危机与恐慌吗?
当我们养不起子女,难以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的时候,当我们没有办法以身作则地告诉子女美丑是非对错,忍心跟随世俗将祖先的价值观与评判标准踩在脚下的时候,当我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可知的时候,难道那会是一种值得我们欣慰和自豪的进步吗?
其实平心而论,女人并非历史上所传言的那种生活在男权统治之下的苦不堪言,相反在中国的地位一直都受到高度尊敬。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每天早晚向母亲请安,其中定然也会有汇报的内容在里边,而但凡母亲有命,则除非遇到极特殊的情况之外,基本都不会违背的。由是观之,我们感觉似乎女人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一直都没有得到削弱。而一直处于一种“垂帘听政”的隐性决策人的状态,这个从康熙对祖母孝庄太后的言听计从,就可见一斑。
在中国,一个女性结婚之后,都要冠夫姓,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这是一种屈辱,但在男人的角度,却是一种正式的委托关系,那意味着整个家族都要接受一个跟本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姓人的到来,而且家族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子孙是能光宗耀祖,还是会辱没门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那个外姓女人决定的。
中国自古崇尚“男左女右”,这从文化和制度上也是尊重女性的表示,毕竟在中国传统观念之中,都是“右为上左为下”的。这个文化制度约定与西方世界中的“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有异曲同工之处。
西方女性在结婚之后,自己家族的姓氏基本就被从自己的姓名之中抹去了,其女权地位当又在中国女性所处的地位之下了。而在中国古代,虽然有休妻之说,但休妻相当于“退货”,也并不会让退回娘家的女性羞愧致死。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被休了之后重新找到更恰当的夫婿并享受幸福生活者,也是不胜枚举的。
即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都要以孝治天下,对太后都要给予老佛爷一般的尊崇,否则他将无以立足;而在民间,孝心更多的是对母亲的回报之心。母亲可以什么都不要,那是一种宽容的胸怀,但子女不给就会招致一切口诛笔伐,因为那是不孝。连打家劫舍的强盗,在遇到强大的对手,并求饶的时候都要说“上有老母,下有妻儿”以博取同情。
在母亲看来,儿女真正的孝顺并不体现在对自己的物质满足上,而更多的是子孙绕膝的那种天伦之乐,是精神上的享受。擦亮慧眼识别良莠的,恰恰是同样作为女性的婆婆,而且婆婆与儿媳之间的关系之微妙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因为一个差劲的女人进入自己的家门做媳妇,会让自己的家族数代蒙羞的。
至少从上古三代到西汉王朝,其开
大禹的母亲吃薏米而生下大禹,简狄吞食鸟蛋而生下契,并使得其最终成为商朝的始祖,整个商朝甚至在灭夏之前的商部落,都将玄鸟作为图腾一般地崇拜;同样,姜嫄脚踩巨人的脚印而生下了弃,并使得弃最终成为周朝的始祖;嬴政的生身父亲究竟是异人还是吕不韦,至今都是一个迷;刘邦的母亲梦到巨蟒而受孕,并生下刘邦。
当一个人只知其母并敢于与自己的父亲“断绝关系”的,往往都是下定决心要“革命到底”的,更多的是跟母亲之间割不断的关系,由于母子之间的感情,与父女之间的感情尤其深厚,而男人掌权女人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女人貌似退居其次,但男人身边的人和上面的人,都是女人。
反观当今,女性从形式上摆脱了男性的统治,而得到了独立与自由,但独立意味着不能再处于寄生状态,而自由意味着有更多的危险,会强化自身特有的不安全感,强化了女性的焦虑与恐慌,跟所有的男性去争夺权利,跟所有的女人去争夺风采,这对女性而言应该也不是什么好事。
没有男人可以信心满满地说,自己在决策的时候不会受到女人的左右。诸如孔子、孟子、岳飞等等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在其成长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客观而理性地认识中国的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地位,是判断一切的基础与风向标。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