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乘十八大东风,刘先明成为“慧聪笔者”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2年12月24日
十八大开幕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9日,本人撰写、发布了《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一文,此文11月12日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发表。文章的上半部分写道:


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十八大作了报告,胡锦涛在会上宣读了由习近平同志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所形成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
看了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后,结合本人多次在大庆油田、海尔、清华大学总裁班、多处党校等场合讲授“管理创新”、“有效创新建设企业文化”、“社会管理创新”、“精细管理工程”等课程的经历和学员反馈的良好效果,我认为,十八大报告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创新”,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十八大报告,对创新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作了高度的概括: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这一段高度的概括,实质上也表明了一点,“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的产物。
二、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57处出现了“创新”: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57处出现了“创新”一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行政管理创新、基层党建创新,等等。
三、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84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改革”: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84处出现了“改革”一词。对于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理解的:在一个创新的过程和成果里,不一定有改革;但是,在一个改革的过程和结果里,通常都伴随着创新;换句话说:一个改革,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
四、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13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转变”: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13处出现了“转变”一词。关于转变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认为的:任何转变,都是在一定的创新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转变的过程,是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运用的过程;转变,实质上,就是创新驱动的过程和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变。
显然,十八大报告突出体现了创新的色彩和特征;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
自然,怎么贯彻、执行、落实好充满创新色彩和特征的十八大报告,就摆在全党同志的面前了。
不言而喻,没有或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是很难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的精神的。因此,迅速培训和提升全体党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12月24日,在东北为一家建筑勘察设计院完善所讲十八大报告课件的时候,从慧聪网上看到2012年11月26日发表的《十八大后 涂料企业不创新就掉队》一文,作者为“陈明军综合”,该文的前部分写道:

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十八大作了报告,胡锦涛在会上宣读了由习近平同志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所形成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
看了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后,慧聪笔者认为,十八大报告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创新”,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十八大报告,对创新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作了高度的概括: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这一段高度的概括,实质上也表明了一点,“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的产物。
二、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57处出现了“创新”: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57处出现了“创新”一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行政管理创新、基层党建创新,等等。
三、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84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改革”: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84处出现了“改革”一词。对于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理解的:在一个创新的过程和成果里,不一定有改革;但是,在一个改革的过程和结果里,通常都伴随着创新;换句话说:一个改革,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
四、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13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转变”: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13处出现了“转变”一词。关于转变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认为的:任何转变,都是在一定的创新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转变的过程,是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运用的过程;转变,实质上,就是创新驱动的过程和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变。
显然,十八大报告突出体现了创新的色彩和特征;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
不难看出,《十八大后 涂料企业不创新就掉队》一文的前部分,是引用了刘先明《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一文的上半部分。不过,慧聪网引用的时候,较慧聪,文中没有显现刘先明的名字,使用了“慧聪笔者”。
媒体转载或其他人合理引用本人的文章,本人都是表示欢迎的,比如《黄金时代》杂志2012年第12期节选、转发了《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一文。

慧聪网引用本人《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一文,本人也是表示欢迎的;不过,如果慧聪网把“慧聪笔者”改为“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那就更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