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旬工程师被多家单位争抢的反思
刘纯银
日前,一场针对“银发族”的公益招聘会在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60余家单位为老年朋友发挥余热提供了800多个岗位。这些岗位中有不少技术性岗位的起薪都在5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也很有弹性,有的甚至一周只要上一天班。(11月3日《现代快报》)
没想到,凭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技术,今年70岁的孙爷爷一亮相就在招聘会上受到了多家企业“争抢”,好几家企业都开出了高薪请他去帮忙。有一家民营企业想聘请他做技术顾问,甚至提出了“一周只要上一天班,月薪5000元,并且配备小车接送”等优厚条件。
对此网上众说纷纭,仅一家知名网站就有一万多人参与讨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支持者认为:这体现了“知识就是量,技术就是财富!”,也验证了“天下饿不死手艺人”古训。关键看你有没有真本领,会不会活学活用。反对者却认为:这是来抢年轻人的饭碗,对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千差万别,年轻人的岗位与老年人的岗位类型、性质不同,他们之间的岗位冲突不大,尤其是大多数老年人被返聘,主要不是图钱,而是想干自己想干的事,并努力干好。这不,在这次“银发族”的公益招聘会上,孙爷爷没有现场签约。他说“待遇已经不是自己最优先考虑的要素,最好去实地看看,比较下哪家企业的工作内容更适合自己。”如果硬要说有激烈的冲突的话,那年轻人因“手没劲”,“抢”饭碗都抢不过老年人,就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学好本事学好技术才是根本。因为不管是企业还是公务部门,劳动者的竞争力永远是第一位的。正如有人说,当前就业难该反思的该纠正的不是老人,而是用人单位和眼高手低的年轻人。
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缺少技术人才,而不少企业,尤其私人企业,他们只知道花高薪挖人也不愿培养新人。殊不知,没有人一生来就什么都会,如果不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哪来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正如一位网友留言所说:“七旬工程师被多家单位抢每周一天班月薪5000起”,看似在尊重科技、尊重文化,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其实这是一种悲哀。因为这也说明中青年顶不上去,后继无人,想起来有点怕。
另一方面,也在提醒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光有文凭不行!还得要有真本事才行!要在实际工作中,刻苦学技术,要钻研技术!要在踏踏实实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啊!要明白“文凭,只是就业的一个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