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8月至9月骤然放缓,10月以来步入冰点之后,A股IPO市场在待发行企业数量居高不下、审核队伍越排越长。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8日, A股目前IPO排队的总数已经达到了792家。同时,截至目前A股通过审核但尚未发行的公司已经达到了97家,预计募集资金总量则达到了608亿元。
按照以往的发行速度,消化现有存量需要三年以上时间,这些企业对A股市场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正是目前监管层和拟上市企业的焦虑之处。
解决方案应尊重现实、尊重历史,堵住大的、效率低的,疏通小的、效率高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会好起来。因此强烈建议:冻结国有企业IPO,批量放行民营企业的首发上市。
建议冻结国企IPO
偿还历史欠账。我国股票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来,其所承担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成为我国所有企业的融资场所,而是国有企业的融资场所。在我国股市建立初期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指标配额制”,即批准企业发行股票的权力实际上是由政府所掌握,这些指标绝大多数被分配给了各地的国有企业。政府通过对上市通道的控制,使得“上市”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也使得股市的主要功能变成了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服务。国有企业也借助于资本市场的支持走出困境,变成在各行各业中所向披靡的龙头老大,成为社会上人人向往的就业单位和安身之所。
IPO最大的功能是募集资金。国有企业实力强大,缺的是体制机制和效率,不缺资金。即使资金出现缺口,商业银行也会趋之若鹜填补缺口。
国有企业的规模大,上市募集资金额高,国有企业上市发行对股票二级市场的冲击力巨大。如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A股发行上市募资高达685亿元。如把这样的国有企业IPO停下来,这笔资金足够200家民营企业上市发行了。
批量放行民企上市
今年8月初至今,证监会发行部和创业板部仅召开几次IPO申请的发审会,审核IPO项目不超过10家,市场曾一度将其解读为股市低迷时期的证监会“救市”措施。不幸的是,在新股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之后,股票二级市场仍没有树立起信心,上证综指一直在2000点上方盘整,成交量极度萎靡。可见即使停止发行新股,二级市场也不一定红火,与新股发行并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另外在这期间,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在A股发行上市首日遭遇爆炒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说明市场的供求关系扭曲了,打新股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供应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以及就业岗位。2009年我国民营经济收入规模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并且解决了我国超过60%的就业人口,纳税总额占到我国企业纳税总额的一半以上。但是当年上市的民营企业仅23家,占当年上市A股企业数量25.56%。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时候,我国股市反而对民营企业关上了大门。这造成了我国民营企业大面积的经营困难。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已经证明有民营企业参与的行业,行业整体运行效率较高。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资产周转率达1.78,超过国企0.78整整两倍有余。这说明民营经济对资产的利用效率是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的。
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却十分艰辛。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国有企业总是银行的重点客户,资金需求总是能被优先满足。2008年我国的“4万亿”投资也大多投给了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则不同,当经济情况良好时,民营企业获得的仅是银行满足国企资金需求后的剩余额度;而当经济困难时,各家银行最先抽回的就是给民营企业的贷款。如此循环,使得民营企业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经济波动的牺牲品。
去年、今年经济形势的不明朗,银行不断上升的“惜贷”,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惜贷”情绪,造成大量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各种民营企业老板“跑路”的消息不绝于耳。由于现阶段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资产有限,也缺乏足够的信用以及资产,无法仅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满足自身资金需求,民间出现了大量企业间的“互保”现象,现在一家浙江企业至少有5家以上的企业为其担保,因此一旦一家企业出了问题,很快就会波及到其他企业。而随着民营企业经营困难,政府税收也受严重影响。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大部分规模有限,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于国有企业要少得多。从上市民营企业的计划募资额来看,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额不会超过5亿元。相比大多数国企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融资额来讲,完全是微不足道。即使批量发行上市也不会对股票二级市场造成大的冲击。而为了使民营企业也能分享金融发展的成果,让民营企业也能更多地通过正规金融体系满足资金需求,我们更应该加快民企上市的步伐,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股市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宝贵资金,这既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忽视民营企业所应作出的补偿,也是在困难时期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平复投资者的恐慌情绪,现阶段监管层应当做的是冻结国有企业IPO,加快民营企业上市步伐。这不仅能解决股票投资者的需求,减少股市外部冲击,提振股市信心,也是保存实体经济活力,并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的有效手段。
冻结国企IPO与批量放行民企并举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