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十大征兆!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有些员工对主管的领导风格不认同,进而产生质疑。有些则是因为主管未曾关心员工的内在需求,因而挂冠求去。有的是因为主管的行为操守不足以令人仿效,有的则是主管的处事不公,进而感到委曲不平。有的则是与主管沟通不良,无法达到工作绩效。有的主管,只顾着自己升迁,完全不顾员工的生涯规划。有些主管浑然不知,有的则是心知肚明。
谭小芳老师认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大多明白这层道理,不仅看得清楚,也听得明白。但有时碍于情面,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宁愿牺牲一两位员工,以换取主管自我认知的知觉。希望藉由事件的发生,多给主管一些学习的空间,多一些管理的实务经验,期盼主管能自行发掘、自我改善个人在职场上的工作弱点。
员工选择辞职,必然有其原因。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员工因为什么辞职,辞职的目的是什么,以便对症下药。通常,在与员工沟通前,应进行充分准备。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人;其次,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这两点的选择以保密为首要原则,这样能给员工改变主意的余地。
谭小芳老师表示,最后,要推断出员工辞职的几种可能,并且要针对推断的结果制定不同的谈话策略,以增强谈话的成功率。在与员工沟通时,要推心置腹。初次沟通时,应侧重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以咨询为主,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员工辞职的真实原因。
二次沟通前,要进行人才价值评估,衡量该员工为单位带来的效益,及外聘同类人才的成本,从而计算出公司为能留住该员工而愿意支付的成本;二次沟通时,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以陈述为主,尽可能地说明员工对公司的重要性及公司对员工的认可度,同时表明公司为留住员工而愿意支付的成本。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点出问题的所在,清楚地让主管知道,员工的离职会对组织造成的什么样的问题,会产生何种成本,对部门产生多大的冲击,影响的层面会有多深远。厘清彼此的责任,不再模糊其焦点。
定期提供相关的信息,让主管知道离职员工的动向及发展,培养主管对员工的关心程度,带人要带心,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一定能获得员工的赞扬。毕竟,人资主管服务的关键客户是公司的主管,而非全部的员工。
所以,当我们在做离职面谈时,请试着从员工的眼神中看出端倪,从行为中作出判断,有助于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对一家持续稳定发展的企业而言,不定期注入新血,也许能活化组织的动能,但大量流失人才,势必造成企业竞争能力的下降。
对个人而言,如果主管能够深刻体会到,好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懂得把握人才,珍惜人才,善用人才,那么,离职面谈才有实质上的意义。表达主管的真诚之意,才有可能换回员工的忠诚之心。多花点心思在员工身上,你将能从员工身上获得更多。在与员工沟通后,应主动联系员工,了解员工的想法,同时也为公司制定下一步策略争取时间。
员工离职可以分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相比之下,员工的主动离职容易造成企业的损失。对于员工直属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经理来说,如果能及早捕捉到员工主动离职的信号,就可以及早准备对策,或是挽留,或是尽早准备后备人选,以免措手不及。员工主动离职,除非是“老奸巨滑,老谋深算”,否则总会有一些迹象和先兆。
1、近期常请半天或一天的短假
大多数的人并不愿意从一个公司离开之后再去寻找新的公司,而都希望在下一份工作基本确认的情况下再从现有的职位离开。因此,为就任下一工作所必须经历的递交简历、进行面试甚至专项测试都有可能耗费一定的时间,对于新工作业务的熟悉也需要相应的时间安排,而这些时间都需要欲离职员工以请假的方式完成。所以如果一名员工在近期非充分理由请假增多则有很大嫌疑在为进入新的岗位做自我调整和准备。
2、接听电话突然变得神秘
当员工决定离职之时,他的本意并不希望在一开始便为人所知。但在此敏感阶段,又少不了与外界进行此类主题的交流与沟通。对于电话沟通的特点而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即时性,所以当通过电话交流与离职相关的信息时,欲离职的员工如果身边尚有他人在场,交流起来就会相对困难而尴尬。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使用手机,并且借故远离他人选择便于交谈的僻静地点。
3、和周围人的关系不再象以前那样。
拍领导的马屁时也表现出一种“自尊”;喜欢传闲话、打小报告的开始“自律”;热心“公益”活动的人也不再乱掺和;即使以前为了搞好同事关系抢着打开水倒茶的现在也罢了工……绝不是这些人懂得做人,成熟了,而是他们马上要离开这里,用不着再让自己受委屈;在接电话时语言已开始暖昧,甚至会神神秘秘,往往会说“到时再说吧,诸如此类,说明此人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只等这月工资发下来。
4、发言风格发生反向改变
如果员工离职确实是“决心已下”,那么他们的行为表现会和未下决心之前显现出明显的行为差异。比较明显的表现在部门例会上,一位过去在会议上发言积极,内容丰富的员工当决心离职的时候,他或许变得沉默寡言,因为在他的心中他也许认为无论再多说什么已经没有实际的意义了。相反,对于一位平常在会议上三缄其口谨慎言语的员工而言,当下定决心离职的时候,或许由于内心“无所谓”态度的产生以至于解除了恐惧和压力,便可能在会议上喋喋不休,甚至有可能使用苛刻的语言对现有公司内的事物提出尖锐的批评。
5、与同事私下交流次数增多
无论对谁而言转换公司都意味着要和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和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做出诀别,自觉不自觉之间也会对未来未开始的陌生职业生活产生些恐惧心理。处在此种心理状态下的个体经常会产生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冲动,希望得到来自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在一名员工考虑离职以至操作离职的过程中他往往会选择和周围的同事分享离职的话题,征求朋友的建议,当然也有可能同知近的朋友和盘托出。
在觉察到员工离职意图时,能够积极的与员工交流,在了解员工离职原因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员工对公司的意见,方便改进。对于优秀员工的成功挽留,也能减少公司的人才成本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