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太战略急需新思维


  中国亚太战略的新思维应该是致力于做一个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即在力量上升的同时,以进步的理念、积极的作用促进亚太的发展、稳定与合作,推动新的地区秩序的形成。美国亚太战略的新思维应该是做一个开明的超级大国,认知亚太格局和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变化,并适应这种变化,在这种迅猛的变化面前,美国亟须克服霸权心态、冷战思维和衰落感。

  奥巴马连任后的第一场出访就选在东南亚,他希望通过这一外交姿态来显示美国对其“亚洲再平衡战略”是认真的,对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是持久的。通过这一外交姿态,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美国对亚洲的关注和投入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背景下,中美在亚太的互动将走向何方?

  在新的形势下,中美在亚太的战略互动存在以下几种前景:第一是冲突型,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崛起或中国决意取代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最后导致两国的全面冲突,这类似于二次大战前的美日关系模式。第二是对抗型共处。亚太地区形成以中美各自为一方的两极格局,双方展开地缘政治竞争,争夺势力范围,甚至爆发局部冲突,但不会走向全面战争,这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模式。第三是竞合型共处。亚太地区形成多极化的格局,除了中美两个大国以外,一些中等国家和地区集团(如东盟)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既牵制中美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又缓解中美之间的竞争,中美两国在这种多极化的地区格局中纵横捭阖,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但不会走向直接冲突,这类似于当下中美在亚太的关系模式。第四是合作型共处。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合作既可以是现实主义的大国协调型,也可以是新自由主义的亚太共同体型,两国在亚太地区实现良好的重大利益协调,又合理分享权力和责任,合作处理地区事务。第五是权力和平转移型,美国逐步走向衰落,无力再在全球包括亚太维持其霸权地位,被迫减少其在亚太的投入,中国不得不在亚太扮演首要大国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类似于二战后的英美关系模式。

  上述各种发展情景中,从可能性来看,竞合型共处最高,对抗型共处和合作型共处次之,冲突型和权力和平转移型最低。从中国的利益偏好看,合作型共处和权力和平转移型最优,竞合型共处次优,对抗型共处又次之,冲突型最劣。结合可能性与利益偏好,中国在亚太与美国的互动应确保竞合型,争取合作型,避免对抗型。从目前的形势看,中美在亚太互动既有向合作型发展的潜力,也有向对抗型下滑的风险。中美两国在亚太的互动要争取更好的前景,就必须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

  中国亚太战略的新思维应该是致力于做一个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即在力量上升的同时,以进步的理念、积极的作用促进亚太的发展、稳定与合作,推动新的地区秩序的形成。首先,中国要对地区事务的处理和地区的发展提供理念的引导。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东盟、澳大利亚等都试图以其理念或合作模式影响亚太地区的发展,今后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必须越来越多地发挥规范性的作用,提出有引导力的理念(包括我们对地区秩序的愿景)和有吸引力的合作模式。其次,要更加积极地推进经济合作。在冷战时期,支配亚太地区事务的逻辑是安全,而在后冷战时代,支配亚太地区事务的逻辑则是经济,因此亚太地区合作格局的形成、地区秩序的建构应该从经济合作入手。中国正在成为地区经济的轴心,应该“长袖善舞”,在地区经济合作方面提出新的思维,找到新的着力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经济强项。第三,要发展安全合作。安全问题是我们的短板,中国面对的安全挑战复杂众多,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不足,今后要着重补这个短板,要积极有效地化解矛盾、处理争端、维护稳定,以更积极的姿态推动地区安全合作。第四,要推动制度的建构,新的地区秩序是以制度化为依托的,那么这个制度建构应从什么地方着手?中国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或首创作用的,目前包括六方会谈、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10+3框架内的合作特别是非传统安全合作,还有中日韩三国合作等等,中国可以在这些领域发挥创造性的制度建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也要注意处理与美国的关系。美国是现存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实力又呈相对衰落态势,因此对中国实力的上升和影响力的扩大特别敏感。中国要对美国做好安抚与引导,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首先要让美国确信中国无意像二战前的日本那样谋求在亚太的霸权,也不谋求在东亚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其次要以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从观念上引导美国,以建设性合作的姿态在行动上推动美国。第三要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竞争性。过去我们较多强调中美关系的合作面,有意无意地回避竞争面,现在要承认双边关系的竞争性,堂堂正正地与美方讨论中美应如何开展竞争。竞争应该是合理的-要遵守合理的规则,是良性的-竞争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为了削弱对方,是负责任的-中美两国对世界的繁荣与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两国在开展竞争时要注意其对世界经济与安全的影响,还是可控的-双方要努力防止竞争失控而升级为对抗和冲突。

  在新的形势下,美国亚太战略的新思维应该是做一个开明的超级大国,认知亚太格局和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变化,并适应这种变化,在这种迅猛的变化面前,美国亟须克服霸权心态、冷战思维和衰落感。一项成功的美国亚太战略应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自我定位应该是一个建设性的参与者,而不是支配性的主导者,不谋求垄断地区事务的领导权。美国在本地区的地位不仅取决于美国的力量和利益联系,也取决于它与本地区国家尤其是重要国家的互动方式。其次,与崛起的中国建立建设性的互动关系。虽然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会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与影响力优势,但从历史的大趋势看,大国的兴衰是历史的常态,而且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理念的中国的崛起对亚太的和平与繁荣是有积极意义的。美国应该对中国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做出积极反应,与中国一道在理念上探讨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在实践中摸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途径。第三,美国应该以开明的态度对待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推动构建新的东亚地区秩序的抱负-一个以紧密的经济合作为基础、兼顾政治与安全合作并以制度性安排为依托的东亚,这一抱负是建立在东亚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力和政治能动性之上的。事实上,一个更加一体化但同时又保持开放性(包括与美国富有活力的联系)的东亚可以为亚太的合作提供重要动力。以亚太合作压制和取代东亚合作的企图是不智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