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在谈到外交政策时,胡锦涛主席表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
我注意到或者是认识到,胡锦涛主席的这个表态与以往的国家领导人的表态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一是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相威胁;二是语气比较强硬,使用了坚决维护、决不屈服等措辞。我猜测,胡主席用这样的措辞和态度提出了中国今后的意愿,是否预示着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或有局部调整?在十八大上以后,新的中共领导人将会执行调整的外交政策?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执行着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尽管国际环境有了不小的变化,但中国应该是一直在遵循着这个政策。但随着最近菲律宾在黄岩岛、日本在钓鱼岛的猖狂挑衅后,中国的外交突然一改以往保守的做法,被迫开始变被动为主动,由维护搁置转为主动出击,由外交抗议为主改为采用实际行动为主。尽管这是外交的局部作为,但让国人看到了与以往有不同的强硬做法。
当然,我仅凭胡主席的几句话就推测中国外交政策会有局部调整,是有些贸然,但是有两点动向,值得大家注意:一是从最近解放军高层大调整的动作中,应该看出点端倪。这次军方高层大调整,打破了以往军方人事安排的惯例,大军区司令员直升军委副主席、空军主官首任军委副主席,让人议论纷纷。二是从国防军事武备上不断亮出新武器、新装备,海空力量不断加强,不能不让人有联想。比如辽宁号航母入役,歼20、歼31新一代战机不断亮相,北斗系统初步集结成网,完成了区域的导航系统等等。
因此,根据以上的动向,结合胡主席的报告,我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军方高层的人员调整安排,还是武器装备的不断出现,都是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作出的布局,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将有所调整。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海洋利益,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必然会和某些国家发生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国家在外交上不仅要有灵活智慧的一面,还要需有强硬的一面,必须有作为。而外交上要有作为、要强硬,则必须依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支撑,尤其是在军事上要有强大可靠的人员和武备,否则的话,就是空谈。是否如此,我们拭目以待,但愿不是我一厢情愿的推测。
未来十年的中国外交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