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改委一官员称,当前我国90%的企业没有研发平台。中央文件写着要鼓励高端要素向企业流动,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可是现在中国的大学生都想着去考公务员。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是不会有创新的,因为社会评价的标准不是创新。如果创新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想再上台阶根本没有希望。
这位官员揭示出当前中国一个关键性难题:创新机制没能激烈人才创新,大量人才都想进入公务员队伍。一个最热职位9470人竞争,20000多的录取人数,137万人报考。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于25日结束。公务员被称为当前国考,有多少青年才俊将精力贡献在公务员考试,人们突然发现,似乎古代科举制又死灰复燃了,这种现象,还引起央视发问:考上公务员你就幸福了吗?公务员可能也有公务员的牢骚和苦闷,但是,相对来说,一般公认公务员的稳定性和隐性福利是这些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原因,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65.8%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68.5%的受调查者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人们不能责怪他们的官迷心态,因为很多大学生是耗尽了家庭财产之后,碰到好多困难之后,才得出考公务员是唯一途径的感慨。更何况,很多公务员也是一般职务,有的甚至沦为某些领导谋私利的工具。
一般来说,当前年轻人考公务员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公务员具有稳定性,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一份稳定的工作固然是有很多弊端,但稳定的工作意味着少费各种折腾成本,这是很多大学生、研究生们通过血的教训得来的,在现实中,经常听到一些收入还算不错的年轻人回头考公务员,主要就是图这个。第二,在官本位历史悠久的中国,公务员身份同样是令人羡慕的。特别是寻租猖獗的时代,官本位变现能力之强令人咋舌。就算在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今天,同样存在着卡拿要的现象,身披一身护身符就算是经商也比一些人有优势,而且往往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三,各种隐性福利比较好,比较明显的是,两会委员提议破除双轨制,不用交费,退休后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退休金,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福利。假日按时休假,还有各种各样的红包、奖金以及补贴,更重要的是,还有些单位可以隐性福利分房,这并非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公务员超国民待遇自然惹得人人眼红。
如果看待这种公务员超国民待遇现象,其实一个重要的视角就是一方面是公务员待遇确实有所提高,但另一个方面又反映了其他工作待遇降低了。比如,以前都以进外企为荣,某某能够进入外企,那当然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如今大家都以进国企和公务员为荣。
事实上,对于公务员热背后的东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大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的问题,引用了复旦老校长李登辉在上世纪20年代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但是,时代变了,或者说中国官本位从来就没有从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抹去过。大家都想着做官好发财和位居人上,没有人愿意去搞实业和理论,这到底是谁的错,从中国近代惨痛的教训中,人们早就得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激励机制设置落后和畸形,会导致国民追求的畸形。正如高考指挥棒发挥一天作用,想改变应试教育是不可能。
如果整个社会财富和机会向官僚阶层倾斜,想改变中国官本位的努力必将遭到顽强的阻力。为了个人的荣辱和位子,有多少人愿意从更高层看待这种走向衰败的机制呢?财富和权力分配的指挥棒不改变,创新机制就难以真正在华夏大地扎根,我们在为我们经济取得第二伟大成绩而倍感骄傲的时候,更应当看看隐藏在这些丰功伟绩背后的隐忧。但是,制度和机制不是替罪羊,也不少挡箭牌。创新机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国考热拷问“官本位”的当今社会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