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管窥蠡测


管窥蠡测的管乃竹管,此处的蠡乃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自是管窥;用瓢量度海水,当为蠡测。以这样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和定量,肯定很不全面,很肤浅,很狭隘,很片面,很不准确。。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管中视天,以瓢量海水,喻眼光狭小,见识不广或不自量力

·张纶《林泉随笔》:“一耳目之管窥蠡测,又焉得徧观而尽识也。”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凡人全集,各有精神,必通观之,方可定去取,倘捃摭一二,并非其人应选之诗,管窥蠡测,一病也。郑观应 《<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知愤激之词,不免狂戇僭越之罪,且管窥蠡测,亦难免举长畧短,蹈舍己芸人之讥。”

个体观察世界、世事、万物、人间,都免不了管窥,若是再对世界、世事、万物、人间做出某种定量表示,那可绝对是蠡测。这一点凡是个体都应该有这样的明鉴。糊涂之人,狂妄之人,他们之所以糊涂,他们之所以狂妄,就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明鉴。他们以为自己的眼睛特别厉害,自己的观察能力无比高强,结果误把自己的管窥当作全面视界;他们以为自己的检测绝对科学,自己的定量检测无比准确,最终误将自己的检测结果作为处事的精确数据;糊涂、狂妄,把他们自己扔进了失败的深坑。

明鉴自己的眼光实属管窥,就会借镜观察,就会会见、容见、取见、纳见,补管窥之不足,并设法获取多管会见,容许各种渠道的观察,认真获取他人之见,虚心接纳别处之见。海纳百川,会各州各山各谷各丘各地之水,容各溪各河各川各江之流,取该取之水,纳应纳之水。

该取应纳,就有了取舍。取舍的基础建筑在多管观察和借镜观察上。有了多管观察和借镜观察才能有取舍源,这个源也就是取舍的基础。广铸管铺管设管,为多管观察开路;勤开源漫借频借,为借镜观察架台。

连续高频多向检测是规避蠡测的科学方法。对被观察对象的检测务必保持连续性,也就是对被观测对象的观测要充满时间的所有时刻点,在无法办到的情况下,也务必保证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让被观察对象的观测时刻空白尽量地少,同时还必须让这些空白的间距同等大小。对被观察对象的观察还必须保持高频,观察次数尽量地多,或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设定观察次数,高频观察可以确保连续性的精度,高频观察可以保证被观察的对象清晰精准地显示其存在、变化和规律。对被观察对象还必须设定观察的多向,单向观察只能反映被观察对象的一个面,唯多向观察才能将被观察对象的立体加以清新地显示,在一定条件下设向的科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