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延迟退休政策须考虑民意


  最近一段时间,延迟退休的政策引发了不少讨论。

  从理论上来说,是否延期退休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法律问题。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所谓延迟退休,实际上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创造更多财富,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科学技术发展对劳动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它是在劳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试图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问题。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政策。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变相减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福利,让他们从事更多的劳动。

  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劳动者自然寿命的不断增加,适当增加劳动时间是必要的。但制定这样的政策必须首先征求劳动者的意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形成的行政主导改革的思维模式,使人们错误地以为,政府为解决社会福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改变劳动者的福利。在多元化社会,不同阶层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考虑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自觉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寻求并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在解决一个国家退休保障问题的时候,政府应当小心翼翼。因为,如果改变了社会福利政策进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动荡,那么,政府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通过立法机关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问题。

  所谓民主决策,实际上就是充分尊重公众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执政者既要考虑到延迟退休的经济成本,更应该考虑到延迟退休所产生的政治成本。千万不能因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而引发社会动荡。

  所谓科学决策,实际上是解释权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的时候必须将有关计算结果公布出来,以科学的解释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从而使政策得到公众的广泛拥护。

  过去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时,往往遵循“效果优先论”。只要政策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不管是否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政府都可以大胆地推行政策。

  事实证明并且将反复证明,这种追求“实质正义”的做法,往往会因缺乏“程序正义”而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笔者的观点是,政府应当更多地用提高劳动效率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迫延迟退休年龄,减少劳动者退休社会保障福利。

  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充分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尊重劳动者的选择权,让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